智能穿戴设备产业发展期概述
2017-08-23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智能穿戴产业发展期总览
智能穿戴产业发展期总览
2013年开始,智能穿戴产品已经慢慢被用户认可,市场规模迅速增大,需求增长迅速,需求的价格弹性也增大;生产技术日渐成熟和稳定,产品出现技术和性能上的差异,呈现出多样化、差别化,质量提高且稳定,生产方式已转为大批量生产;有大量的投资者和大批企业加入该产业,进入壁垒较低,产业集中度较低。
市场需求量的不断扩大,吸引了大量企业进入,行业新进入者多通过自主研发、购买成熟技术、模仿、代工等方式进入;企业的成本结构层次不齐,竞争逐渐加剧,有些会在一个地区进行扎堆,产业的集聚度不断提高。
技术成熟度曲线(Hype Cycle)模型是由Gartner提出的一个应用广泛的发展周期预测模型,模型描述了一项技术从诞生到成熟,再到广泛应用的过程,它概括了一项新技术或新应用随着时间进化发展的趋向。
Gartner每年都会发布一个新的技术成熟度曲线报告,通过08- 14年之间的技术成熟度曲线变化,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人们对于“智能穿戴”技术的热度已经非常高,尤其是在2013年到2014年,智能穿戴技术和产品经历了一个集中的爆发,企业市场和消费市场的需求都在不断增强。
鉴于此,我们认为智能穿戴设备产业目前处于产业发展期的初期阶段;伴随着大数据、智能家居及智能物联网的发展,我们初步预计,智能穿戴设备产业将于2018年左右将由发展期进入成熟期。
智能穿戴设备产业进入产业发展期的标志性事件为2012年Google召开的I/O开发者大会,会上亮相的Google Glass引爆了整个行业,它可以通过声音控制拍照、进行视频通话和辨明方向,以及上网冲浪、处理文字信息和电子邮件等。
中国的智能穿戴设备产业也相继进入了方兴未艾的发展期。我们认为,在这一阶段中国的智能穿戴设备产业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
产业参与者主体多样性
①从企业类型来看,不仅有互联网科技公司,例如微软、谷歌、百度、奇虎360等;也有消费电子类企业,例如,三星、索尼、华为、联想和HTC等,还有传统企业:例如耐克、阿迪达斯、李宁、探路者等。
百度一直大张旗鼓地拓展智能穿戴领域,从其内部测试的Baidu Eye到如今的Dulife创新硬件开放平台,百度布局的“云+ 端”模式已经初见端倪。
奇虎360则早在2013年10月便发布了“360儿童卫士”智能手环,并于2014年更新了第二代产品。
中兴通讯早在2014 年CES展会上就发布了自己的首款智能手表。
华为在2015年MWC大会上,重磅发布的“华为Watch”则更让全世界眼前一亮。
②从企业规模来看,有国际的IT互联网设备大鳄,有以“中华酷联”为代表的中国本土高新技术企业的领军者,更多的则是众多在资本支持之下基于自己过往产品技术延伸或市场延伸、而纷纷进入这个行业的众多中小微型的科技和创业企业。
映趣科技、咕咚、果壳、汉王、麦开等等,它们相继推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心率衣、运动挂件等不同类型的智能穿戴产品。
2
产业链目前成熟度不够,但日趋成熟
产业成熟度与市场规模是一对相互促进、推动的孪生兄弟。目前,智能穿戴产业的发展主要由企业的技术驱动,市场巨大的需求还没有释放。因此,针对任何一款面对用户的智能穿戴终端设备的单品而言,产量和销量都非常有限。
在此前提下,产业链上游各芯片、传感器等元器件企业多将智能穿戴行业的生产商和品牌商作为其客户来看待,它们目前较少为智能穿戴产品生产商和品牌商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元器件。
我们相信,未来伴随着市场巨大需求的激发和释放,该产业上游的定制化产品将成为一种常态和趋势,甚至会出现专门服务于智能穿戴设备产业的上游企业,智能穿戴设备产业将日趋成熟。
3
产业区域聚集初显雏形,未来趋势更为明显
目前,国内智能穿戴设备生产企业主要聚集在以深圳为核心的珠三角地区,这一地区制造业产业链从原材料、方案设计到制造加工都比较完整和成熟,在成都和天津也有部分企业。
智能穿戴设备的技术和产品研发主要集中在北京,而方案商则主要集中于上海及周边的苏杭地区;我们认为,智能穿戴产业区域聚集的特征伴随着产业日益成熟更为明显。
4
企业目前重点关注技术与产品研发,未来将转向营销
根据中国可穿戴计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针对行业相关企业调研,行业内的多数企业在智能穿戴设备这一业务板块的人员多从事技术研发和产品研发的工作。
产品功能在技术层面如何实现、新技术在产品层面如何应用、怎样让产品的技术含量更高等问题是企业思考的重点,很少有企业设置专门的营销部门或者营销岗位,有的企业甚至将整个销售外包出去。
智能穿戴设备需求的多样化与轻量化注定了市场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碎片化,目前来看很难有某种类型的产品能够覆盖用户中的绝大多数,因此如何选择产品的定位并尽可能多地吸引用户将成为决定厂商成败的关键。
在当下的智能穿戴行业,产品的使用者对产品的粘度不高,我们更倾向于将他们定义为产品的早期尝新者、意见领袖等种子用户,然而如何将产品扩散到对产品有刚性需求的真正的主体用户群,是保证智能穿戴产品市场不会昙花一现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由于各个企业竞相模仿,市场上产品同质化严重,而且产品价格混乱。以智能手环为例,从几十元到几千元不等。对于中国广大的智能穿戴行业领域的企业而言,需要思考的一些现实问题是:在市场上如何建立竞争门槛:价格、技术还是其他?其技术的迭代速度与竞争对手模仿的速度相比有没有优势?其技术先进程度与用户适用性的关系怎样?其产品的技术卓越性与用户对产品的感知价值之间的关系怎样?我们认为,无论是菲利普·科特勒的营销4C理论,还是当下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互联网思维,抑或是未来的工业4.0,他们都强调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用户交互、用户参与和营销思维。
5
商业模式单一,与传统产业合作前景广阔
根据中国可穿戴计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针对行业相关企业调研,目前智能穿戴行业相关企业的商业模式主要是通过硬件产品销售盈利,而针对用户的服务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售后服务。然而,无论从营销理论上还是一些领先企业的营销实践上来讲,用户服务已经由“客户服务”转变为“客户管理”进而演变为“用户运营”。
在当下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小米品牌的横空出世是基于网络社区运营的粉丝经济,这是对智能手机行业传统商业模式的颠覆;乐视基于应用生态圈的打造对电视行业传统商业模式的颠覆,对智能穿戴设备行业有启示意义。我们认为,智能穿戴企业的盈利模式可以从三个维度来进行设计:终端智能硬件、用户服务和基于用户运营基础上的延伸效益。
我们认为,与传统行业广泛融合并对传统行业深度改造将带来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这必将是智能穿戴设备产业真正的春天。例如,大多数监测身体健康指标的智能手表和手环制造企业只是将其作为一个终端产品售卖给用户。而有的企业却将其集成应用到养生、养老、社区物业管理的解决方案中,也有的企业将其集成为保险服务的解决方案与系统,将硬件与服务整体售卖给保险公司。又例如,具有脸部识别和拍照功能的智能产品,有的企业只是将其当做单一产品进行售卖,而有的企业则将该产品应用到零售连锁终端店面的客户服务的解决方案中,然后售卖给零售连锁企业或餐饮连锁企业。
来源:
标签:
相关信息
MORE >>-
聊聊刀片电池的BMS采样板连接方式
刀片电芯是最近几年在汽车电池包上应用得比较广泛的产品,作为一种新的产品应用,它给BMS采样板也带来了一些新的使用场景。
-
BMS电池管理系统都管了些啥?
BMS主要负责监测电池组的电压、电流、温度等关键参数,可实现调节电池电压均衡、控制电池的充放电过程、SOC的估算、SOH和SOP的状态监测、温度监控、故障诊断与保护等功能。
-
案例分析:从钳位电路引出的BMS电源电压抬升问题
对于SBC来讲,其上的线性电源被用来给一些数字电路供电,或被当成参考电压源,但是这些线性电源可能也不具有灌电流的能力,外部输入的信号如果钳位到此电源或者上拉到此电源,就会产生电压抬升的问题。
-
新能源未按要求配储,不得并网,不予调度?支持还是反对?听听各方的声音
市发改委及有关部门下一步,将继续做好新能源产业发展有关工作,围绕“风光氢储”等新能源应用场景,构建多元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为我市重振雄风贡献能源力量。
-
案例分析:BMS电气测试中短路保护测试出现的硬件故障
作者举例子来说明在电气测试中的短路保护测试中出现过的问题,请参考。
-
2022十大汽车政策盘点丨利好政策频出 充电桩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元
今年以来,伴随我国新能源车销量持续冲高,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也在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