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池前端设计考虑后端回收 2020年电池回收将形成两大模式
2017-12-03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
2017年,中国锂电池行业市场格局出现了两个变化:一是在投资扩产、并购重组热潮下,龙头企业间的竞争加剧;二是在动力电池领域,三元锂电池市场应用大增。
而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来说,动力电池的回收处理是不可或缺的最后一个环节。在目前电池回收模式尚不明确的背景下,建立完整的电池回收产业链需要技术、市场和政策共同来推动。
从电池前端设计考虑后端回收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动力电池实验室主任王子冬表示,动力电池需要为满足电动车的使用要求,进行大批量、低成本、易实现自动化生产的一体化设计,而动力电池在设计时,就要考虑回收的问题。
深圳市雄韬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衣守忠对此表示认可。他分析道,电池的生产工艺要多考虑回收目的,如果一片粘合剂做到水溶性,将来极电拆出来后,放到水里就可以完全溶解,这对回收会有帮助。如果锂电池材料都能够在水溶液里,就会有好方法回收这些金属。因此,回收技术的研究、电池的设计、材料的选择,都应提前考虑好回收。
此外,衣守忠称,铅碳蓄电池的回收效益高于锂电池,但很难拿到资质,而锂电池用的材料,比铅碳蓄电池贵,且尚未找到合适的技术,因此电池回收产业链应当依靠生产企业,在回收技术方面,将眼光放长远,即便未来不一定能实现好的回收效果,但可以把新技术应用于回收。
电池是回收重点
“到2020年,磷酸铁锂可能是5GWh的市场容量,而2017年还可能是18GWh,所以磷酸铁锂的规模化回收意义不大。因为它在走下坡路。所以,我认为今后发展回收的重点应该放在三元电池,因为镍、钴、锰都是贵金属,它们的回收价值最大。”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电源系统事业部营销副总黄红良说道。
在回收模式上,他认为,将三元电池再回收利用,提取镍、钴、锰,甚至是铜和铝的原材料。2015年是动力电池的元年,但到2020年就有可能退出,所以在车厂提到回收时,只能说是保障回收。
黄红良预测称,到2020年,回收会形成两大模式,一是电池大厂的批量回收模式,如果电池市场占有率超过30%至40%,占据国内第一名或第二名,批量化回收就有价值,不过如果自己建立回收机制,成本较大;二是第三方机构的批量回收模式,例如,现在格力和美的正在这方面布局。
实现梯次利用价值
在远东福斯特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强看来,回收有一个价值的重要性,而汽车电池筛选量最大的价值,是梯次利用。
“梯次利用的产品回收单价较高,对应的市场也在往上增加。近几年,储能小的代步工具的市场增长都比较快,这对筛选下来的动力电池需求量非常大。而在回收总产值方面,目前可能有几十亿,后面会有大量增长的汽车电池,回收量可能到百亿级。到2025年,随着品质提高,虽然汽车电池总体需求量在增加,但回收量不一定有大幅增长。”蔡强分析道,“所以,未来应该不会是持续爆发性的增长,而是阶段性增长,这与汽车总电池的增长并不一致。”
那么,应当如何进行梯次利用?
天臣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钮文涛认为:“第一,能梯次利用的,尽可能梯次利用,实现价值最大化。第二,如果梯次利用有问题,就进行相应的分解。一方面,可以从场景设计端入手,我国在明年2月将要发布编码、尺寸等相应国标,这为电池的梯次利用打下伏笔,另外在系统设计时,要考虑整个模组的标准化、模块化,有利于梯次利用的效率和实现;另一方面,电池企业要对电芯和电池组作全生命周期的研究,掌握电池组的性能,准确判断电池剩余使用的价值。”
他介绍称,75%的电池在将来都要面对回收问题,直接梯次利用的可能只有15%,并且在梯次利用的使用成本中,电池的成本只占50%至60%,其中40%至50%更多用在运输、人工上,这些如何平衡,也是电池企业要考虑的。
在中南大学教授唐有根看来,梯次利用只是回收利用的一个环节或者一个部分,不能说梯次利用了以后就扔掉,最终要走向拆解应用,而拆解应用又会回归到到无害化、资源化,所以还是要在回收技术上有所突破,把废旧电池变成有价值的东西。
需要政策护航
多氟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云峰则认为,国家层面的指导和政策支持对于电池回收产业链的完善很重要。
他分析道,电池回收分两点,即电池拆解和电池回收。由于电池型号多,如何拆解,需要政策支持,希望能将电池型号统一,最后可以通过机械化拆解。
在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集团公司副总裁余海军看来,动力电池的回收要保证有序和可持续发展,但前提条件是三码合一,即电池编码、汽车VI码和回收编码,将这些录入国家平台,才能保证电池从报废以后的流向可控。以梯次利用为例,该过程中,结构形态、物理模型可能被改变,究竟是重组的还是单体利用的,重组以后新的编码跟原来编码的关系如何,这些需要可追溯,所以应做到三码合一。
我国目前采用的是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大部分电池生产者生产的废料、边角料,都在“谁生产,谁负责”要求下,内部处理完毕,而不必向外部披露信息。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链的持续发展。同理,动力电池回收也受到了一样的影响。余海军建议,对此,我国是否可以借鉴国外的信息公开模式,将产业链上的所有环节涉及信息向社会公开,从而促进产业发展。
衣守忠则补充认为,当前阶段要回收的锂电池,大部分没有经济价值,企业做回收的积极性不高,政府在现阶段可提供一些扶持政策,如税收优惠、财政补助等。但从长远发展看,还是要通过技术进步来解决,将来国家也应出台相应的标准,没有回收价值的电池体系,就不允许生产。
编辑:法治周末
来源:
标签:
相关信息
MORE >>-
电煤需求淡季库存高位 现货交易冷淡价格走平
4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局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充分认识严格合同履约的重要意义,严格落实合同履约的各项要求,强化双向监管,加大违约认定力度,严格激励约束措施,切实做好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工作。
-
政府引导基金对社会资本的有效引导
作为政府投资的创新性政策工具,政府引导基金又称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是由政府出资设立,遴选专业化的风险投资机构作为子基金管理人实施市场化运作管理,进而吸引社会资本共同成立子基金,采用股权投资方式投资政府重点扶持产业的创业企业,形成财政资金杠杆放大效应的政策性基金。
-
比亚迪的大航海时代
中国引领了新能源汽车的全球普及潮流。作为引领者比亚迪,在国内拿到了超3成市场份额之后,也将目光转向国际市场,开始书写中国新能源汽车走出去的新传奇。
-
专精特新“小巨人”申请进入优化竞争,关注认定指标变化趋势
专精特新“小巨人”的申请难度也将越来越大,将从数量目标转向质量目标,认定工作和复核工作同步进行,进入不断优化的阶段。
-
企业如何参与碳交易市场?
3月15日,生态环境部发布通知,面向社会就铝冶炼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和《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公开征求意见。
-
碳排放权交易对普通人有什么影响?
排放权交易是一种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的的环境政策和市场机制。它将二氧化碳的排放权视为可交易的商品,以达到降低排放总量的目标。本文将探讨碳排放权交易的意义以及其对普通人的影响。




中国电源产业网网友交流群:2223934、7921477、9640496、11647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