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点滴细节看习近平总书记严抓八项规定
2022-12-13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回望十年,认真学习体会习近平总书记严抓八项规定的点滴细节,才能读懂文简意深的八项规定蕴涵的磅礴力量。
今天,八项规定举国皆知。
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十年之功,八项规定重塑了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在全社会润物无声树立了新风。
回望十年,认真学习体会习近平总书记严抓八项规定的点滴细节,才能读懂文简意深的八项规定蕴涵的磅礴力量。
八项规定出台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表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要定规矩,这是很重要的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我们在座各位做起来,新人新办法。制定这方面的规矩,指导思想就是从严要求,体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十年前,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面对的形势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取得显著成效,同时一系列长期积累及新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特别是一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东西,铺张浪费、豪华奢侈的东西,上上下下都有表现。对此,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态度是,不能安之若素、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不要“温水煮青蛙”。
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后的首次中央政治局会议都把审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作为重要议题,绝不向不良作风让步的态度,让全党全社会都看到了一以贯之的决心和勇气。
八项规定这个文件名称应该怎么定?习近平总书记当时严肃表示,规定就是规定,不加“试行”两字,就是要表明一个坚决的态度,表明这个规定是刚性的。
不加“试行”两字,代表着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坚决态度。说了不白说,说了就必须做到,规矩定了就要抓好落实,言必信、行必果,不迟疑、不观望。八项规定不是五年、十年的规定,而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
事实证明,纪律就必须是刚性的,有约束力,纪律才能有生命力。
习近平总书记回顾制定八项规定过程时曾表示,党的十八大之后,党中央讨论加强党的建设如何抓时,就想到要解决“老虎吃天不知从哪儿下口”的问题。后来决定就抓八项规定,下口就要真正把那块吃进去、消化掉,不要这吃一嘴那吃一嘴,囫囵吞枣,最后都没有消化。
十年来,党中央抓住作风建设这条主线,一以贯之,步步深入。中央政治局从自身做起,形成以上率下的良好氛围。近年来,中央政治局每年召开民主生活会形成制度,会上听取贯彻执行八项规定情况汇报成为惯例。每年召开的中央全会、中央纪委全会等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都对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加强作风建设作出专门部署、提出明确要求。
事实证明,作风建设一定要咬住“常”、“长”二字,经常抓、深入抓、持久抓,才能抓出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抓中央八项规定贯彻落实,看起来是小事,但体现的是一种精神。中央八项规定都抓不好、坚持不下去,还搞什么十八项规定、二十八项规定?抓“四风”要首先把中央八项规定抓好,抓党的建设要从“四风”抓起。办好一件事后再办第二件事,让大家感到我们是能办成事的,而且是认真办事的。这样才能取信于民、取信于全党。
一开始,中秋节中央纪委抓月饼里的腐败。抓了中秋节抓国庆节,抓了国庆节抓新年,抓了新年抓春节,抓了春节抓清明节、抓端午节,就这么抓下去,最终形成一种习惯、一种风气。
十年,行胜于言。
八项规定出台后不久,曾有一些干部感到不适应,有的说要求太严,管得太死,束缚了手脚;有的说党员、干部也有七情六欲,管党治党应“人性化”;有的说都去抓管党治党,经济社会发展没精力抓了。说来说去,就是希望松一点、宽一点。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严肃表示,规矩是起约束作用的,所以要紧一点。紧一点自然就不舒服了,舒适度就有问题了,就是要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我们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老百姓的舒适度就好一点、满意度就高一点,对我们的感觉就好一点。
八项规定得到人民群众拥护,中国共产党得到人民群众信赖,再次证明了,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最直观的体现,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甘苦与共,就能凝聚起奋发向前的力量。
谈到八项规定时,习近平总书记曾用《诗经》中的一句话告诫领导干部,“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习近平总书记解释说,官当得越大,就越要谨慎,古往今来都是如此,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在一次重要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还讲述了春秋时期宋国大夫正考父“三命而俯”的故事。正考父在家庙的鼎上铸下铭训:“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这就是权重愈慎、位高愈谦的高度自律和敬畏之心。
让领导干部敬畏法律、敬畏纪律,自觉管住自己,八项规定春风化雨,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关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表现。他曾批评“痕迹管理”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等乱象,过去常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现在基层干部说“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上面千把刀、下面一颗头”。总书记严肃表示,这种状况必须改变!
十年来,八项规定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根据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都作了进一步规范、细化和完善,使之更加切合工作实际,增强了指导性和操作性。
十年历程,真真切切地证明了:抓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年底在河北阜平考察时的晚餐菜单在国家博物馆展出后引发广泛关注。4个热菜:红烧鸡块、阜平烩菜、五花肉炒蒜薹、拍蒜茼蒿;一个猪肉丸子冬瓜汤;主食水饺、花卷、米饭和杂粮粥。还特别交代不上酒水。
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地方考察调研百余次。每次考察调研,总书记都对安排方案亲自把关,不搞刻意设计,尽量安排紧凑,确保调研深入群众、务实高效。习近平总书记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带头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为全党改进作风提供了强大动力。
这十年,是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的十年。十年来,人民群众最拥护,最赞誉的事情之一,就是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
“八项规定改变中国!”这是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赞誉。(来源:共产党员微信-学习进行时)
编辑:中国电源产业网
来源:电源协会行业党支部
标签:
相关信息
MORE >>-
让愿担当敢担当善担当蔚然成风
让愿担当、敢担当、善担当蔚然成风,既要靠干部的内因驱动,还要抓好外因的促进作用。各地各部门要加大改革创新在干部考核和提拔任用中的权重,建立健全改革容错纠错机制,让鲜明地“上”、坚决地“下”、大胆地“容”深入人心、形成导向。
-
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发布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公开发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
-
2025年京津冀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在河北举行
5月11日至12日,2025年京津冀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在河北举行。会议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成效,研究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向广度深度拓展。
-
中央八项规定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有何不同?
中央八项规定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有区别也有联系。区别在于两者规范的对象不一样。
-
如何把造福人民作为根本价值取向?总书记这样说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时讲话强调,“要不忘初心,把造福人民作为根本价值取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本文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部分相关重要论述,邀您一起学习领悟。
-
胸怀“国之大者” 做实“关键小事”——中央和国家机关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广泛开展“关键小事”调研攻关活动
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当前,我们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任务依然艰巨繁重,更加需要广大年轻干部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大胆地干、坚决地干,在直面问题、破解难题中不断打开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