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翀:低速电动汽车是近十年市场发展主流
2018-09-07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陈永翀认为,对于低速电动汽车,一定要抓紧制定标准体系,明确行业身份,规范产业发展,不能采取“鸵鸟政策”,回避问题的存在。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组组长 陈永翀
陈永翀认为,对于低速电动汽车,一定要抓紧制定标准体系,明确行业身份,规范产业发展,不能采取“鸵鸟政策”,回避问题的存在。
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但受产业基础薄弱、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和配套设施建设滞后等因素制约,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情况并不乐观,据中汽协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0月底,我国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超过17.11万辆,离“十二五”规划提出的2015年销量达到50万辆目标仍有较大差距。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目前还未被列入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汽车产品公告,行驶在市场与政策“夹缝”中的低速电动汽车,发展迅猛,在山东、河北、江苏等地已形成数十万辆的销售规模。针对这种情况,为把脉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本刊专访了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组组长,电动汽车VEG模式的倡导者陈永翀教授。
记者:在目前电动汽车国产化急需提速,推广目标举步维艰,而低速电动汽车市场规模却增势迅猛的背景下,政策依然不肯给低速电动车企一个“身份”,您认为具体原因是什么?应该如何解开这个结?
陈永翀: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一点是,现在进行补贴推广的新能源汽车实际上是已有燃油汽车某类型号的替代或升级,因此在产品标准和上路使用规则的制定方面,有较成熟的燃油汽车的参考模板,便于决策执行;而低速电动汽车针对的是两轮、三轮电动车和非低速四轮汽车之间的市场空白,低速电动汽车的市场基本上是从无到有,增势迅猛,它的发展不是一种替代关系,没有相应的燃油汽车标准作为参考,因此在标准和政策制定方面存在一定困难,需要交通执法部门和质量检测机构等多部门的配合行动,以厘清产业发展的责任、利益和标准。
低速电动汽车在中国的快速发展,是有其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市场需求的。我认为,从电动汽车的发展路线来看,低速电动汽车应该是最近十年中国电动汽车发展的市场主流,也是未来十年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补充。政府部门应本着实事求是原则和为人民服务精神,针对低速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及存在问题,联合行业协会或产业联盟等第三方机构,尽快制定符合国情的低速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和完善政策标准,以促进电动汽车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记者:低速电动汽车的技术被人质疑,您认为其技术存在哪些问题,是否有改进的空间?
陈永翀:由于国内还没有出台低速电动汽车的产品标准,低速电动汽车尽管结构简单,关键部件技术成熟,但产品可靠性不高,产品检测能力还不完善,质量参差不齐。另外,低速电动汽车普遍使用铅酸电池,大量铅酸电池的使用,回收处理不当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提高低速电动汽车的技术性能和安全系数,研发低成本的环保电池是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
记者:您认为低速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如何?安全标准如何提高?
陈永翀:首先,由于缺少标准,低速电动汽车产品在安全保障性方面存在问题。另外,在使用管理上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驾驶低速电动车不需要驾照,存在交通安全隐患。
这需要发展和完善低速电动汽车各项技术,制定各类低速电动汽车行驶的行业标准。一方面要借鉴欧美国家低速电动车发展经验,在明确车辆产品定义和技术标准的基础上,对达到相关标准的电动车产品颁布生产许可和产品认证,同时确定行业管理角色,让低速电动车产业早日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另一方面,建立并完善电动汽车安全标准和关键零部件标准,利用标准杠杆,优胜劣汰,使低劣或违法的低速电动车淘汰出市场,用市场准入制度来鞭策车企生产符合安全标准的低速电动汽车。
记者:低速电动汽车价格便宜,最大的成本优势在于铅酸电池,业内有专家呼吁应该换成流行的锂电池,对此,您有何看法?
陈永翀:低速电动汽车能效要高于燃油汽车,单位里程能耗也更加便宜,充电比加油方便,另外,低速电动汽车没有噪音污染,也没有废气排放,因此低速电动汽车的发展不仅仅是因为价格便宜的缘故,更重要的是它还具备了燃油汽车不能替代的一些性能优势。
随着电池技术的进步,在未来还会出现性价比更好的环保电池。在目前情形下,若只是简单地甚至是硬性地将铅酸电池替换为锂电池,这种做法不符合市场规律。更何况,目前的动力锂电池产品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回收处理方面还不成熟。
记者:您对低速电动汽车和动力电池发展有哪些建议。
陈永翀:对于低速电动汽车,一定要抓紧制定标准体系,明确行业身份,规范产业发展,不能采取“鸵鸟政策”,回避问题的存在。另外,支持低速电动车厂商加大投入进行技术创新,提高车辆安全性、稳定性和舒适性,创立品牌,实现低速电动车的品质提升和市场细分发展。
低速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是整车成本与性能的关键。目前,在铅酸电池和锂电池之间存在产品空白点,发展性价比更好的环保可回收电池是未来动力电池的发展方向,我们的研究团队也正在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记者: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将于明年4月成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个行业组织?希望其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做哪些工作?
陈永翀:支持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的成立,希望联盟能够在电动汽车尤其是低速电动汽车的标准制定、知识产权交易和行业自律方面做出贡献,促进电动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中华新能源/记者李睿)
编辑:编辑部
来源:《电源工业》杂志
标签:
相关信息
MORE >>-
欧阳明高院士:大容量电池中磷酸铁锂的燃爆指数是三元的两倍
第四届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CIBF2023深圳)国际交流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做主旨发言。他表示,一般认为磷酸铁锂电池是比较安全的,本质上对于小的磷酸磷酸铁锂电池的确如此,但大容量的电池,内部温度可以超过800度,这超过了磷酸铁锂正极分解的温度。
-
6位大咖!畅谈风光储氢协同助力新型电力系统构建!
会议以“风光储氢协同发展助力实现新型电力系统”为主题,由国际能源网、国能能源研究院主办,中国电科院、阿特斯、明阳智能、隆基氢能、天合储能作为支持单位。近3万人次在线观看。
-
如何发展电池和新能源产业?看两会代表们怎么说
如何发展电池和新能源产业?2023年全国两会已经拉开帷幕,那么,对于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氢能产业,代表们又带来了哪些提案呢?下面就来一起看看吧!
-
于清教:今年中国新能源车产销或超900万辆 锂电池出货量将迈入TWh时代
于清教预测,在乐观情况下,预计2023年中国锂电池的出货量将迈入TWh时代,2025年全球的锂电池出货量预计超2TWh!2023年中国新能源车的产销量预计将突破900万辆甚至冲击千万辆目标。
-
黄奇帆:万亿级美元市场的大布局
近日,第七届中国制造强国论坛在河北保定召开。中国金融40人论坛学术顾问、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在主论坛的演讲中表示,应以制造业为重心,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
杨裕生院士:十措并举推动储能电池发展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今后40年的奋斗任务,人人有责、代代相传。实现“双碳”目标必然要用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建立以新型电力系统为主体的新型能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