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起火事故频发:专家称电池包是自燃主要诱因
2018-09-27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近期,国内频繁发生电动汽车起火事件。
近期,国内频繁发生电动汽车起火事件。
8月31日,广州增城区一辆力帆650电动汽车起火燃烧。
9月10日,福州市江滨路一辆比亚迪电动汽车在撞上路边护栏之后自燃。
9月24日,长沙市宁乡市沙田乡大塘冲路段一台往路边停靠的轿车突发自燃。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已发生十多起自燃事件。自燃主要集中在电动汽车领域,这些起火车辆分别处于停驶状态、正在充电或者行驶过程中。
频频发生起火事故,有专家认为,起火原因主要在于我国追求的电池比能量密度。也有专家认为,大多数电动汽车起火的主要原因不在电池,而在电池包。
行业普遍关注能量密度
前不久,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指出,电池高镍化提高了比容量,也让电池的热失控温度和安全性逐步下降。三元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温度不足200℃,尤其是三元材料在达到一定温度时分解释放出极活泼的初生态氧,即使在没有外界氧气供应的情况下,电池内部也已经完整地具备了燃烧要素,这也是三元锂离子电池起火后,火势蔓延迅速且难以扑灭的原因。
杨裕生认为,由于片面追求纯电动车高续驶里程,三元材料的高镍之风越刮越烈。三元电池或许是定时炸弹,磷酸铁锂电池不应该被埋没。还有专家认为,从理论上看,三元电池的安全性就低于磷酸铁锂,加大三元电池中镍的含量必然带来更大的安全隐患。
电池包设计缺陷不能忽视
三元电池高镍化降低了电池的安全性,但也正如杨裕生所言,这是三元电池起火后,火势蔓延迅速且难以扑灭的原因。那么,真正引起电池起火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每次电动汽车起火时,都有专家去现场了解情况,并把起火车辆运回进行拆解,分析其原因。一位经常参加“分析电动汽车起火事件”的专家告诉记者,大多数电动汽车起火的主要原因不在电池,而在电池包。该专家说,电池包存在很多缺陷,便存在了安全隐患,待安全隐患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便会引发电动汽车自燃。
可以看出,在多次的自燃事件中,发生的起火地点大多数在我国南方,与南方近期大范围的降雨也有较大的关系。该专家告诉记者,汽车电池短路引起的自燃就是在电池包中产生的。电动汽车有较高的防水要求,达到IP67防水等级,电动汽车的安全将有保障。假若电动汽车防水等级没有达到要求,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电池的防水性减弱,雨水、积水等有极大的可能侵蚀电池系统,导致电池短路,引起电动汽车燃烧。
导致电池短路,还有一种起火原因是电池热失控。该专家指出,电池内部的失控大多数也是电池包所引起的。电池包与外部因素有密切关系,而外部因素正是引发热失控的源头。比如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震动会使电池之间发生摩擦,日积月累就有可能发生质变,最终导致电池包中的短路,发生汽车自燃现象。
为了推动电动汽车发展,我国制定了较高的补贴标准,中央和地方两级补贴均提出了续驶里程要求。为了满足续驶里程要求,汽车企业一般采取两种方法,一是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有相当高的技术难度);二是多装电池。"多装电池就意味着成本会提高,产品就会缺少市场竞争力。为了达到补贴标准又确保成本不大幅提升,有些企业采用放松BMS(电池包成组的一部分)管理的办法,但这就意味着降低了电池的安全管控。放松BMS要求难免带来安全隐患,在BMS突然出现问题时就会导致电动汽车起火燃烧。"该专家说。
电池内短路也应重视
该专家告诉记者,目前,由于电池包的原因引起的起火事件占据大多数,但也有少部分是电池本身的问题,这与电池市场的不规范有关。他说,我国动力电池的集中度较高,排名前十的企业市场占有率超过80%,这些企业技术实力都较强,并且重视电池生产质量。但我国有上百家电池生产企业,他们在不同的细分领域寻求自己的生存之道,有些二流电池企业的产品仍然会流入市场,这些企业的产品可能存在电芯本身的问题。比如,电芯中杂质含量过高,不需要外部因素就可能产生电池内短路,导致电池热失控从而起火燃烧。
"电池的内短路不能忽视。"苏州宇量电池有限公司董事长毛焕宇说,"电池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有很多的机会会留下内短路的安全隐患,目前的技术还无法完全消除和防止出现内短路,也在事故发生之前无法探测到。尽管电池的内短路是小概率事件,但也不能忽视,一旦发生内短路将是灾难性的。
"毛焕宇说:"内短路无法克服,但可以采取两个措施保障电池的安全,一是降低热失控的强度;二是设置热扩展屏障。"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苏州宇量电池有限公司探索出了自己的一套预防措施:通过化学方法控制来降低热失控电池的反应能量,设置热传递障碍等。
目前,电池安全越来越引起行业关注,国内不少机构和企业也都致力于研究电池系统的安全性。中国大通战略研究中心党委书记、镱铬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高幼银就曾向记者展示了他们关于电动大巴车电池系统安全的研究成果。他说,这套系统是在电池包中加入了一套消防子系统,里面有灭火控制装置,一旦电池包发生热失控,灭火系统会迅速启动,从而避免危害进一步扩大,确保电池系统安全。
此外,最近发生的电动汽车起火事故已引起工信部的高度重视,明确要求新能源客车生产企业立刻开展安全隐患专项排查工作。有专家指出,相信在各界的共同关注下,新能源汽车会越来越安全。
来源:中国电动汽车网
标签:
相关信息
MORE >>-
欧阳明高院士:大容量电池中磷酸铁锂的燃爆指数是三元的两倍
第四届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CIBF2023深圳)国际交流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做主旨发言。他表示,一般认为磷酸铁锂电池是比较安全的,本质上对于小的磷酸磷酸铁锂电池的确如此,但大容量的电池,内部温度可以超过800度,这超过了磷酸铁锂正极分解的温度。
-
6位大咖!畅谈风光储氢协同助力新型电力系统构建!
会议以“风光储氢协同发展助力实现新型电力系统”为主题,由国际能源网、国能能源研究院主办,中国电科院、阿特斯、明阳智能、隆基氢能、天合储能作为支持单位。近3万人次在线观看。
-
如何发展电池和新能源产业?看两会代表们怎么说
如何发展电池和新能源产业?2023年全国两会已经拉开帷幕,那么,对于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氢能产业,代表们又带来了哪些提案呢?下面就来一起看看吧!
-
于清教:今年中国新能源车产销或超900万辆 锂电池出货量将迈入TWh时代
于清教预测,在乐观情况下,预计2023年中国锂电池的出货量将迈入TWh时代,2025年全球的锂电池出货量预计超2TWh!2023年中国新能源车的产销量预计将突破900万辆甚至冲击千万辆目标。
-
黄奇帆:万亿级美元市场的大布局
近日,第七届中国制造强国论坛在河北保定召开。中国金融40人论坛学术顾问、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在主论坛的演讲中表示,应以制造业为重心,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
杨裕生院士:十措并举推动储能电池发展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今后40年的奋斗任务,人人有责、代代相传。实现“双碳”目标必然要用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建立以新型电力系统为主体的新型能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