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声音-中国电源产业网-新能源与电源官方网站

中科院李小娟:性感的技术产业化政策红利下盲区何在?

2018-01-05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2015年8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颁布。2016年3月,国务院正式印发《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简化了成果转化的流程和步骤,并进一步激励科研人员进行成果转化,同时为了鼓励科技人员带着科技成果离岗创业,规定离岗创业3年内,单位为其保留人事关系。不过,在政策的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盲区。科研人员离岗创业,仍面临着不少来自法律政策和市场的风险。

2015年8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颁布。2016年3月,国务院正式印发《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简化了成果转化的流程和步骤,并进一步激励科研人员进行成果转化,同时为了鼓励科技人员带着科技成果离岗创业,规定离岗创业3年内,单位为其保留人事关系。不过,在政策的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盲区。科研人员离岗创业,仍面临着不少来自法律政策和市场的风险。
image.png

为此,“科学家在线”专访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技术发展处副处长兼知识产权办主任李小娟,就知识产权的保护、现行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实践操作和技术成果转化的风险进行讨论。

image.pngimage.png

李小娟

李小娟,现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技术发展处副处长兼知识产权办主任,计算所北京技术转移中心主任,拥有律师和专利代理人双重职业资格。在知识产权管理、专利价值分析、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多次承担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中国科学院相关课题,是《科研组织知识产权管理规范》主要起草人之一。在《中国科学院院刊》、《知识产权报》、《科技促进发展》、《高科技与产业化》等刊物发表10余篇文章。获“中央国家机关最受欢迎的法治人物”、 “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管理先进工作者”、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奖”等荣誉称号。
性感的政策红利,骨感的实践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第44、45条对完成、转化职务科技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和报酬做出了原则性规定:提取不低于百分之五十的比例,并且明确了在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中作出主要贡献的人员,所得奖励的份额不得低于奖励总额的50%。此外,第18、19条规定,科研院所可以自主转让成果,协议定价,无需向财政部申请,简化了审批流程。

科学家在线:目前的《科技成果转化法》还存在哪些实践上需要面临的问题?

李小娟实践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归结为三点:一是制度的惯性。虽然有了新的规定,但流程的优化和简化仍有待时日;二是中间的转化人员本身,他们的激励措施仍未充分到位,难以吸引高层次的人员加入成果转化的队伍;三是成果的价值和价格难以判断。原来,成果转化有非常复杂的流程,包括找外部评估机构对成果进行评估,评估完了要报批,这就包含一个审批流程,在里面会耗费大量的时间成本和交易成本。现在,新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实施,政策层面对流程进行松绑。成果可以协议定价,内部公示价格十五天就可以了,不需要进行招拍挂的处置流程了。不过,新老交替还是有很多思维惯性,还有很多保守的机构觉得需要走传统的审批流程,所领导承担的决策风险较小,比较安心,所以法律需要更加明确规定到某一个程度,大家才会放心。

其次是对于转化人员本身的激励措施可以稍微细化一些。目前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中对完成人来说,有很好的激励规定,但具体到每个单位如何兑现是个问题。科研人员有很好的预期和晋升途径。但对于中间做技术转移的人员来说,很难在现有体制内有一个好的晋升和激励,同时因为不是完成人,很多情况下在进行奖励分配时转化人员非常吃亏。换句话说,没有合适的激励机制,很难有高层次的人主动愿意来从事技术转移这个工作。

最后是成果定价的问题,评估成果一直很困难。传统主要有三种方法评估定价: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法。成本法是根据产出的成果花了多少钱来定价,但也有可能十万元成本完成的技术会产生一个亿的成本完成的技术所达不到的贡献,因此,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市场法指的是,市场上同类的产品价值多少钱,参考该价格来定价,但目前中国尚未有透明的价格市场,相关数据很难获取;收益法则是根据该成果将来会带来多少收益来定价,但这个收益是不确定的。不论是转化人还是完成人或者是合作方都不确定大概需要定一个什么样的价格。目前,我们在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合作,利用大数据来做一个专利的估价系统,看过去成交的专利都有什么特征,把这些特征提取出来,然后了解其匹配的价格。之后我们输入一个新的专利,看看它可能落在哪个价格区间。希望能通过这个工作,为定价难这个问题提供一个新的可能的解决途径。

科学家在线针对转化人员的激励问题,是否说明以市场化机制激励转化人员的市场化中介机构很有必要?

李小娟我不这么认为。市场化的中介机构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没有专利和成果的储备,内部机构能够很清晰地知道外部机构无法知悉的信息,这些信息对于转化成功有非常大的作用。科研人员和外部转化机构的人员间要建立互信,是非常困难的,内部机构的好处就在于有本机构的专利和成果的储备,并且和科研人员都是同事,对整个团队的情况是非常了解的,他们知道这个成果到底好不好,在业内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当然,内部机构的弊端就在于机制比较僵化,如果能够内外结合效果会好一些。

还有,要做好科技成果对接,其实对中介机构的要求是很高的。目前我们接触到的能够扎实地进行供需对接的外部机构的案例是很少的,大部分都是中介发现有人想买个专利,进行居间服务,牵个线搭个桥,交易结束合作就结束了。外部机构要跟某个大学或科研机构形成良好的长期的战略合作是非常困难的。

象牙塔的科研与市场的丛林法则

2016年,根据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出具的起诉书,清华大学教授付林涉嫌贪污罪和挪用公款罪,他个人所成立的公司,为他身陷囹圄埋下隐患。付林的博士生在接受采访时说,付林就像一个孩子,抱着实验室的金砖在大街上走,而他面对的是丛林法则。而付林所面临的问题也反映了科研人员办公司会面对的风险。

科学家在线:从付林案所反映出来的科学家创办公司时可能会面临的一些风险,该如何规避?

李小娟:付林案的风险,来自于现金的问题,并不是科学家创业本身的问题。所有做公司的科学家都应谨记一点:不要把所里的钱通过任何方式转移到自己的创业公司,也不要以所里的名义跟其他关联公司签订外包项目。因为如果这是个人的公司,这种关联交易,会给人带来无限的遐想空间,严重的话很有可能会涉及挪用公款、贪污等犯罪行为。倒不是说关联交易不可以,只是从科研人员爱惜自己名誉的角度,即便是正常的外包合同一般也不会去找关联公司来做,因为很多时候项目资金都是项目负责人说了算,很多人为了避免复杂的科研经费管理,不走正常的程序,在实际研究中采取一些“变通”,这就很容易留下一个巨大的隐患。

前沿研究or 市场需求:“很多成果并非百分之百的转化”
“成果多,转化少”,这是谈到科技成果转化,无法避开的话题。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30%。“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我们常常碰到一些问题,最典型的就是,高校或科研院所的研发成果过于前沿,企业在当下用不上;而国内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很多技术难题,高校和科研院所又不愿意去做。”在日前举行的“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研讨会”上,清华大学科技开发部主任张虎说。但仍有不少科研人员认为目前的评价体系并不利于接横向课题。

科学家在线:整个计算所现在的纵向和横向课题比例是多少?研究所在承接横向课题上是否会有一些鼓励政策?

李小娟:纵向课题评职称会更占优势,因为国家的项目更容易出成果和论文。横向课题因为是面向企业需求的,可能科学上没那么高大上,所以产出高水平的论文比较难,如果评价体系是以论文为主的话,当然承接横向课题是没有优势的。不过横向课题的钱是相对自由的,对经费的使用比较灵活,不像纵向课题,是严格按照预算来走的,这也是科研人员承接横向课题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另外,承接横向课题也可以很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使自己的研发更接地气。

科学家在线:如果不考虑市场需求而做科学研究,得到的成果无法匹配市场需求,是否会造成成果的浪费?

李小娟:这要分是什么样的研究吧。如果是前沿的基础研究,科研成果出来的时候并不知道市场是否会用到,很多成果都不是百分之百转化,所以应该是允许并容忍一部分资源可能会浪费的情况。毕竟市场上的成功,还有一部分需要靠运气。比如说,现在做柔性材料的人,他们也不知道会形成这样一个产业趋势;又比如原来大家也不知道计算机还能用在肿瘤筛选的基因测序。所以,要允许一些人做前沿科学的发现和探索而暂时不考虑马上进行转化的问题。当然还有一些人是针对工程应用,解决工程问题的,对他们的成果转化要求就应该更高一点。本来就是奔着解决工程问题去的,如果做出来企业都不用,那你做这个干嘛呢?

支持“以实现国家使命和家国情怀为目的的产业化”
今年,人社部出台了《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鼓励科研人员以挂职、参与项目合作、兼职和离岗创业等形式创新创业。原单位为离岗创业人员保留三年人事关系。

科学家在线:政策实施以来,许多研究所大力鼓励科研人员离岗创业,您怎么看?

李小娟对于研究所来说,根基肯定是做科研,没有持续成果产出,拿什么去转化?计算所里大部分人是做科研的,只有少部分人在做转化,下海创业也是少数。

其次,计算所,只做大事。我们要考量,成立公司,要做什么事情,这些事情能不能对中国的信息技术产业产生积极的影响。计算所最近五年创立的公司不到十家,但现在都做得非常好。

计算所要做以实现家国情怀和国家使命为目的的产业化,例如,从曙光开始,当时中国没有高性能的计算机。李国杰院士打算突破封锁,成立了曙光公司,2014年A板主板上市,这是家国情怀。后来胡伟武老师成立了龙芯,也是为了打破垄断。当时所有的芯片都是英特尔提供的,因此我们要做中国人自己的芯片。光在学术圈里突破不了垄断,需要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产业化中。寒武纪,则是首创,是前沿创新,第一个提出大电脑的编程体系。不是追随,而是别人跟着我们干,打造一个生态。这是计算所产业化的目的。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中科院计算所,望悉知!)

来源:小赛 科学家在线

标签:

相关信息

MORE >>
中国电源产业网官方在线QQ咨询:AM 9:00-PM 6:00
广告/企业宣传推广咨询:
活动/展会/项目合作咨询: 市场部
新闻/论文投稿/企业专访: 李先生
媒体合作/推广/友情链接: 市场部

中国电源产业网网友交流群:2223934、7921477、9640496、11647415

中国电源产业网照明设计师交流群:2223986、56251389

中国电源产业设计师QQ群:102869147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