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森对多特蒙德
大家好,今天的文章主题是吉森对多特蒙德和的内容分享,希望能为您带来帮助,接下来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吉森与多特蒙德,两个看似平凡的城市,却因为足球而紧密相连。吉森,德国著名的古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多特蒙德,德国足球的象征,拥有辉煌的足球历史和独特的足球文化。在这片土地上,吉森与多特蒙德演绎了一场城市与足球的完美邂逅。
一、吉森:古城韵味,足球情缘
1. 古城风光
吉森,位于德国黑森州,是一座拥有1200多年历史的古城。这里风光旖旎,历史悠久,被誉为“德国最美的城市之一”。古城内,古堡、教堂、博物馆等文化遗产遍布,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
2. 足球情缘
吉森的足球情缘始于19世纪末。1900年,吉森足球俱乐部成立,成为德国最早的足球俱乐部之一。虽然吉森足球俱乐部并未取得过德国顶级联赛的荣誉,但这座城市对足球的热爱却从未减退。每年,吉森都会举办各种足球活动,让足球成为这座古城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二、多特蒙德:足球之城,荣耀传承
1. 足球之城
多特蒙德,位于德国西部,是一座以足球闻名的城市。这里孕育了德国足球的许多传奇,如贝肯鲍尔、加里宁、克鲁伊夫等。多特蒙德足球俱乐部成立于1909年,是德国足球历史上最悠久的俱乐部之一。
2. 荣耀传承
多特蒙德足球俱乐部在德国足球历史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1947年,俱乐部首次夺得德国足球冠军;1974年,多特蒙德成为德国足球历史上第一支夺得欧洲冠军杯的球队。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多特蒙德足球俱乐部不断刷新自己的荣誉榜,成为德国足球的象征。
三、吉森与多特蒙德:城市与足球的完美邂逅
1. 文化交流
吉森与多特蒙德在足球方面的交流始于上世纪90年代。当时,两座城市结为友好城市,双方在文化、教育、体育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合作。在足球领域,吉森与多特蒙德足球俱乐部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经常举办友谊赛、夏令营等活动,让两座城市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有机会互相交流、学习。
2. 经济共赢
吉森与多特蒙德在足球领域的合作,不仅促进了文化交流,还为两座城市带来了经济效益。每年,多特蒙德足球俱乐部都会组织球迷前往吉森观看比赛,为吉森的旅游业注入活力。两座城市的足球俱乐部在商业、广告等方面的合作,也为双方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吉森与多特蒙德,一座古城与一座足球之城的完美邂逅,见证了城市与足球的相互成就。在这片土地上,足球已成为一种文化,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吉森与多特蒙德将继续携手前行,为世界足球事业贡献力量。
德国的工业布局
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经济实力居欧洲首位。属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德国是商品出口大国,工业产品的一半销往国外。德国的出口额现居世界第二位。德国近1/3的就业人员为出口行业工作。主要出口产品有汽车、机械产品、电气、运输设备、化学品和钢铁。进口产品主要有机械、电器、运输设备、汽车、石油和服装。主要贸易对象是西方工业国。政府奉行整顿国家财政、减少预算赤字、进行税制改革、刺激个人投资、进一步实行非国有化、减少国家干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政策,使德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同时积极采取措施,推动信息技术的发展并调整经济结构。自然资源贫乏,除硬煤、褐煤和盐的储量丰富之外,在原料供应和能源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2/3的初级能源需要进口。德国的工业以重工业为主,汽车、机械制造、化工、电气等占全部工业产值的40%以上。食品、纺织与服装、钢铁加工、采矿、精密仪器、光学以及航空与航天工业也很发达。中小企业多,工业结构布局均衡。农业发达,机械化程度很高。农业用地约占德国国土面积的一半。产品可满足本国需要的80%。旅游业、交通运输业发达。德国是啤酒生产大国,其啤酒产量居世界前列。它还是最早研制成功磁悬浮铁路技术的国家。2002年2月28日24时,德国马克正式停止流通,欧元 (EURO)成为德国法定货币。德国是首批使用欧元的11个国家之一。
鲁尔区 联邦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区。位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西部。通常以鲁尔煤管区开发协会管辖范围为界,主体部分介于莱茵河及其东岸支流鲁尔河和利珀河之间,作东西向延伸;还包括周围边缘地带。面积4970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2%。人口524万(1983),约占全国总人口9.2%;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1174人。区内城市栉比,为欧洲著名的城市集聚区。以单一职能中小城市为主。1980年全区10万以上人口城市有19个,其中埃森、多特蒙德、杜塞尔多夫和杜伊斯堡四大城市人口在50万以上。 地理位置优越,处中、西欧和南、北欧的中心部位,水、陆交通的要道,与欧洲各国主要经济区相距不远。地形以平原为主,上覆黄土层,土地肥沃,适宜农作;南北有缓丘和高地,东部为山区,森林较茂密。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温夏凉,1月平均气温1℃,7月17℃,全年有235~260天气温在5℃以上,生长期较长。常年盛行偏西风,年降水量750~900毫米,雨日多,湿度大。莱茵河自南向北流经本区西部,发源于东部山区的鲁尔河、埃姆斯河和利珀河,均为东西流向,注入莱茵河,构成稠密的水网,为全区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以及航运之便。煤炭资源丰富,1200米内硬煤探明储量650多亿吨,约占全国硬煤总储量95%。煤的埋藏较深,但品种多,煤质好,其中约3/5为适于炼焦的肥煤。煤田遍及区内各地,是工业发展的动力和原料基础。 中世纪时,本区中部是朝圣要道,有“圣路”之称。13世纪末起已有原始采煤业,发展了初步的炼铁和金属加工,“圣路”沿线出现商业城镇。但早期经济仍以农业为主,平原地区是当时德国的“谷仓”。1835~1861年德国第一批铁路在鲁尔区建成,1850~1870年煤炭工业兴起,加以大批外籍技术工人移入,推动了经济发展。1871年普法战争后,德国统一,并从法国获得大量战争赔款,占有盛产铁砂的洛林地区和盛产钾盐的阿尔萨斯地区(经营40多年),促进了煤钢联营和重化工业的发展。19世纪末开始兴建运河,并和不断兴建的铁路和公路组成水陆联运。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鲁尔区已成为德国工业的核心地区。1939年,硬煤产量达到1.3亿吨的历史最高水平,占全国总产量65.5%;生铁和钢产量也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73.6%和66.9%。随着经济发展,一系列工业城镇应运而生,人口急剧增加。在两次世界大战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期间,鲁尔区也经历多次衰退。1920年成立的全区最高规划机构——鲁尔煤管区开发协会,几十年来采取了一系列重振经济措施,如改造老企业,引进新技术,实行专业化、协作化生产,调整生产布局,发展第三产业和农业,改善经济和部门结构,以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交通运输网,注重环境保护等。鲁尔区至今仍在联邦德国经济中保持突出地位。 重化工业是鲁尔区经济的基础,形成采煤—炼焦—发电—炼铁—炼钢—钢铁加工—机器制造和采煤—炼焦—煤化学两大工业系列。煤炭和钢铁工业是主导部门,长期为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现仍集中全国硬煤和焦炭产量的80%以上、钢铁产量的70%左右。铁矿石全部从巴西、利比里亚、瑞典等国进口。煤、钢产地接近,产品70%左右就地加工、消费。全国年炼钢能力 400万吨以上的大型钢铁企业中有 6个位于本区。机器制造业和化学工业也是本区重点发展的部门,在全国居领先地位。前者以重型机械为主,面向区内其他工业部门,生产采矿、冶金、化工设备、建筑机械、铁路机车等;化学工业起源于煤化学,以炼焦和合成氨为基础,生产多种基本化工产品以及化肥、染料、药品等。炼铝、炼锌和炼锡业是有色冶金工业的重要部门,矿石依赖进口。电力工业发达,以火电为主,总装机容量约占全国30%,发电量自给有余。60年代以来,新兴的工业部门有汽车、电子、电器、精密机械和仪表、炼油、石油化工等。玻璃、啤酒、纺织、服装等轻工业也有一定规模。全区工业结构日臻完善。“圣路”历来是人口稠密、工矿业集中地带,有多特蒙德(东部)、埃森(中部)和杜伊斯堡(西部)三大工业中心。随着采煤区由南向北逐渐推移,工业分布也相应北移,已在利珀河以北形成了新的采煤和化工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本区工业又明显出现由东向西,即向莱茵河沿岸集中的趋势,以便利用廉价水运以及进口的铁矿石和原油等原料。杜伊斯堡是全区最大的钢铁和重型机械制造业基地,炼油、石油化工等也主要分布在莱茵河沿岸。 农牧用地约占全区土地面积的40%左右,东部和莱茵河以西地区较为集中,其他地区多为分散的小块农田。主要种植燕麦、冬小麦和大麦等饲料及粮食作物,饲养乳牛、猪和家禽。农业生产面临工矿、交通和住宅建设占地日增的矛盾,环境污染等也是限制因素。 水陆交通发达。以莱茵河为主干的4条天然河道,与多特蒙德-埃姆斯、莱茵-黑尔讷、韦恩尔-达特尔恩、达特尔恩-哈姆4条运河,组成稠密的水运网,沟通了鲁尔区与沿海港口。河港密集,全区共计74个,其中杜伊斯堡为全国和欧洲最大的河港。由 5条铁路干线组成的铁路网,通往国内和邻国主要城市。铁路总长9850公里,年货运量1.5亿吨,分别占全国的1/3和2/5;铁路密度达每平方公里2.4公里,相当于全国平均值的17倍。公路四通八达,总长18900公里,有联邦一号公路、多特蒙德—哈根—吉森等重要干线,以客运为主。此外,还有遍及全区的油、气、化工产品的管道网。
德国有什么大学
德国高校的学制如何?
一般为4-6个学年,每个学年又分为两个学期,即冬季学期和夏季学期。也就是说,在大学至少要读8-12个学期才能毕业。由于综合大学的必修和选修课程较多,学生往往需要延长1-2年时间方能完成大学的全部学业。
德国大学课程怎样安排?
大学的课程分为两个阶段:普通阶段,通常为四个学期,主要学习基础课程;专业阶段,因专业而异,一般分为4-8个学期,学习专业课程,做毕业论文及毕业设计。学生修完课程,完成毕业论文,通过毕业考试即可获得相应的学位,如理科、工科、法学和经济学科的学历文凭为DIPLOM,人文和社会科学的学历文凭MAGISTER,教师、律师、医生和药剂师则授予“国家考试STAATSEXAMEN证书”,高专的学历文凭是DIPLOM(FA)。以上文凭均具有同等的“职业鉴定资格”的效力。大学毕业成绩优异者,经教授同意,可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德国大学的入学资格?
按德国有关规定,中国学生申请进入德国大学学习的先决条件是:基础教育12年高中毕业、正式通过“全国统一高等学校入学考试”(不含成人自学高考或电大等)进入大学(通常为本科)修满两年(4个学期)并且成绩优良。
德语水平有什么要求呢?
顺利入学、正式注册和开始学习之前必须通过在该大学举行的“外国学生申请大学入学德语考试(DSH)”,这是一项有相当难度的语言考试,如果第一次未能通过,则可以半年后复考一次(最多允许考两次),如果在一所大学最终未能通过DSH,则不允许再在其他大学参加此项考试。故在出国前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尽量打好德语基础,以便赴德后争取在短的时间内通过此项考试。
入学资格要求的根据是什么?
其主要原因是德中两国的教育体制和学制不同。德国的基础教育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共13年,而中国才12年;同时,德国高中毕业班的课程内容是为进入大学做准备的,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学生通过高中毕业考试,获得高中毕业证书,就具备了大学入学资格,一般不须参加“大学入学考试”。此外,德国大学传统上不设学士学位,学生修完各科学业通过毕业考试和论文答辩,即可获得硕士学位。据此,德国高校要求中国学生须先正式考入大学本科学习两年才能申请直接入学。
以上就是关于吉森对多特蒙德和的全部内容了,希望能为您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