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中国电源产业网-新能源与电源官方网站

可持续发展与未来移动性国际研讨会在南京隆重召开,电源行业协会领导应邀出席会议

2025-11-07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2025年11月1日,“可持续发展与未来移动性国际研讨会”在东南大学交通学院顺利召开。本届会议以“可持续发展与未来移动性:走向跨学科与跨部门的解决方案”为主题。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原司长黄利斌、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电能系统分会会长尹鲁章为研讨会致辞并参加研讨会,协会秘书长孙京伟参加了会议。

image.png

2025年11月1日,由东南大学主办,交通学院、交能材融合研究中心及外国语学院联合承办的“可持续发展与未来移动性国际研讨会”在南京隆重召开。来自阿根廷、法国、日本、韩国、阿塞拜疆及中国等多个国家与地区的知名专家学者及行业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可持续发展与未来移动性:走向跨学科与跨部门的解决方案”展开深入交流。

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电能系统分会会长尹鲁章、秘书长孙京伟应邀出席了大会活动。

image.png

image.png

东南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刘攀

image.png

中国国际可持续交通创新与知识中心党委书记兼主任刘鹏

image.png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原司长黄利斌

image.png

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电能系统分会会长兼中国自动化学会智慧城市工作委员会副理事长尹鲁章

image.png

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孙曼等嘉宾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嘉宾们从可持续发展与学科建设、国家战略、产业协同、城市治理与国际合作等多个维度,阐述了科技创新与跨领域合作对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倡导以协同对话与开放合作为基础,凝聚共识,构建面向未来的行动框架,为实现交通、环境与社会系统的融合发展夯实基础。大会开幕式由东南大学首席教授、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张峻屹主持。

image.png

东南大学首席教授、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张峻屹以“未来全球发展与移动性”为题,从“人类历史是移动史”的视角出发,梳理了文明演进与社会结构变迁的内在联系,并结合其提出的“城市免疫学”理论与交能融合研究,提出了构建绿色、韧性、包容的未来移动系统,为应对全球性挑战提供了系统性思路。

image.png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刘经南围绕“时空、交流、感知三大智能汇聚的空天信息技术推进高质量发展”展开演讲。他结合北斗导航的实践,阐述了时空、交流与感知智能的融合发展趋势,指出空天信息技术为星球移动性提供精准支撑,将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

image.png

罗马俱乐部联合主席 Silvia Zimmermann del Castillo 以“移动的美学”为题,援引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以及中国古典诗词等案例,剖析了移动性作为美学轴线的内涵,提出以艺术美学赋能社会移动性,构建富有人文温度的未来社会。

image.png

东南大学首席教授顾忠泽围绕“生物医药的新方法与可持续发展”,聚焦类器官芯片力学测量技术,结合肿瘤等疾病的治疗挑战,介绍了仿生纳米材料、生物传感器等前沿研究方向。通过将生物医药与器官移动性相融合,为健康导向的移动系统提供了技术参考。

image.png

日本工程院院士林良嗣(Yoshitsugu Hayashi)以“全球城市化与充分移动性”为题,结合 Global Balance 理念与能源循环技术,分析了全球城市化进程中的资源依赖问题,并提出“避免-转移-优化”策略框架,为实现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充分移动性指明了路径。

image.png

波尔多大学学者、罗马俱乐部成员米歇尔·布鲁斯(Michel Brousse)以“柔道在人与人之间架起桥梁”为切入点,结合2019年东京世锦赛案例,阐释了柔道“缩短战斗距离”、“尊重对手”等理念对跨文化交流的积极意义,强调了身体移动性对构建包容社会的重要作用。

image.png

浙江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联合学院院长、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李德纮以“全球危机下的供应链与物流:新加坡的经验与启示”为主题,提出从“效率至上”转向“韧性优先”的供应链转型思路,结合新加坡全政府情景推演与三级指挥机制等实践,为未来物流移动系统的优化提供了国际经验。

image.png

香港理工大学教授金成燮(Seongseop Kim)围绕“新技术能否促进酒店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展开演讲,通过机器人、无人机等技术案例,分析了人工智能与数字工具在提升文旅资源利用效率、优化游客行为方面的潜力,为文旅与移动性融合发展指明了创新方向。

image.png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刘伟发表了题为“AI未来发展趋势”的主旨演讲,指出人工智能作为模拟人类思维的技术,在与态势感知技术结合的背景下,在交通、城市管理等场景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他提出应基于创新与安全平衡的治理方案,有效赋能并驱动未来移动性研究。

image.png

会议期间,还还举办了“东南大学交能材融合研究中心”正式揭牌。

揭牌仪式由中心主任张峻屹教授、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原司长黄利斌、中国自动化学会智慧城市工作委员会副理事长尹鲁章、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党委书记陈怡及研究中心代表共同完成。该中心由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张峻屹教授团队牵头,联合能源与环境、电气、材料、机械等多学科团队共同建设,旨在推动交通、能源与材料领域的系统融合研究与创新实践。

“可持续发展数智生态产学研共同体”项目正式发布。

该项目由上海交通大学智能传播研究院院长李本乾、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张峻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创新港城市空中交通研究院副院长李春林、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院长杨溟、百度飞桨AI南京中心负责人谢梦、元聚变(上海)科技执行董事兼CEO孙峻峰、江苏天闳低空数字技术研究院首席架构师戴钲联合发起。项目跨越学校、学科与专业界限,作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平台,致力于整合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资源,探索跨领域协同与数据驱动的生态合作机制。

此外,《全球低空经济与生态治理蓝皮书》在会议上发布。研究员郑旭系统解读了低空经济的空间治理、政策路径及产业模式,提出了构建可持续低空生态体系的相关建议。

最后,东南大学艺术学院与浙江音乐学院共同发布并展示了校园昆曲对外交流项目——校园青春版《牡丹亭》节选《牡丹亭·惊梦》。东南大学范宇鹏与浙江音乐学院吴淼琪通过昆曲表演,以艺术形式呼应“移动的美学”报告主题,展现了科技、人文与审美在可持续发展议题中的交融与共鸣。
本次大会还设置了专题论坛环节,共设四个平行分会场,对大会主题展开系统而深入的探讨,聚焦于技术创新与社会价值等多维度的思想交融与观点碰撞。平行论坛A以“交通×能源×材料”的跨领域协同为核心,系统展示了从顶层理论框架、关键技术突破到实际场景应用的完整创新链条;平行论坛B以“人文艺术×旅游×区域振兴”为主题,旨在探索文化、艺术、旅游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以人文繁荣赋能可持续的、有韧性的区域振兴;平行论坛C以“AI×态势感知×治理”为主题,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如何赋能未来移动性治理。平行论坛D以“地理×生态×健康——聚焦人类与环境移动性”为主题,围绕地理空间治理、生态系统保护与公共健康的交叉融合展开深入探讨。

本次国际研讨会以开放包容的对话平台,汇聚全球智慧,深化了跨学科、跨领域的协同共识,为构建交通、环境与社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前瞻视野与实践路径。

image.png

编辑:中国电源产业网

来源:

标签:

相关信息

MORE >>
中国电源产业网官方在线QQ咨询:AM 9:00-PM 6:00
广告/企业宣传推广咨询:
活动/展会/项目合作咨询: 市场部
新闻/论文投稿/企业专访: 李先生
媒体合作/推广/友情链接: 市场部

中国电源产业网网友交流群:2223934、7921477、9640496、11647415

中国电源产业网照明设计师交流群:2223986、56251389

中国电源产业设计师QQ群:102869147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