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十四亿人的幸福梦
2022-12-01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小康梦、强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梦’。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人民谋幸福。”
梦想只有植根于人民的沃土,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十年前的11月29日,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并阐释中国梦。十年间,“中国梦”画出最大同心圆,引领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小康梦、强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梦’。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人民谋幸福。”
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为百姓谋福祉,让人人都出彩,是跨越百年的初心传承,也是筑梦圆梦的不竭动力。
回首2012年11月,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十年间,习近平总书记夙兴夜寐,带领全体中国人民一同绘制出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斑斓画卷。
燕赵大地,骆驼湾村,群山环抱、层峦叠翠,一条溪流从村西穿过,一排排崭新的房屋错落有致;几公里外的顾家台村,黄土墙、青水瓦、滴水檐、花格窗的太行山风格民居宽敞明亮。
村净、景美、人和的幸福生活在大山深处铺展。
这里是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地方扶贫考察的首站,也是他向全党全国发出脱贫攻坚动员令的地方。

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阜平县看望慰问困难群众。
2012年12月底,刚任总书记一个多月,习近平冒严寒、踏冰雪来到河北阜平,先后走进骆驼湾村、顾家台村看真贫。一张广为人知的照片记录下温馨一幕:在骆驼湾村唐荣斌家的土炕上,总书记盘腿而坐,和唐荣斌老两口拉家常,详细询问生活情况,老两口4岁的孙子唐孝亿把两脚抵在火盆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彼时,现行标准下的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仍有近1亿人,大多数分布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总书记在河北阜平勉励乡亲们,也鼓起了全国人民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心和信心。
截至2020年底,全国累计派出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点对点”帮助贫困农民。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河北省阜平县骆驼湾村景色(2021年7月23日摄,无人机拍摄照片)。
如今的河北阜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已是2012年的3.7倍。骆驼湾村、顾家台村收入分别增长了17.4倍、18.5倍,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唐荣斌一家搬进了新居。“俺没事就会来老屋这溜达溜达,俺还会跟游客们唠唠总书记来俺家的事儿哩!”唐荣斌妻子顾宝青常把两张照片拿给大伙儿瞧:一张是破旧低矮的老土屋;另一张是自己和孩子们站在新房前,笑得格外灿烂。
两张照片折射出的生活巨变,正是中国脱贫奇迹的缩影。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了“关键一步”。
“生活已经好了,提前圆梦了”“做梦都没想到过上这样的好日子”……无数人的命运因此而改变,无数人的梦想因此而实现,无数人的幸福因此而成就。
千千万万个圆梦图景,铺展在神州大地。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我们的方向就是让每个人获得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的机会,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2021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毛竹山村村民王德利家中看望,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聊家常。
2021年4月,总书记来到广西桂林才湾镇毛竹山村村民王德利家做客。一段朴实的对话,折射出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
“总书记,您平时这么忙,还来看我们,真的感谢您。”
“我忙就是忙这些事,‘国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
无论是在河北阜平老乡家盘腿而坐,还是在北京南锣鼓巷与老街坊亲切交谈,抑或是在内蒙古阿尔山市伊尔施镇看望生活在林业棚户区的群众……总书记总是用心体察群众喜忧,感受百姓冷暖,躬身探寻着人民幸福之路。

2022年10月17日,习近平同志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
“现在收入怎么样?”2022年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开口询问坐在他对面、身着车间工服的产业工人郑志明。
让人民拥有更满意的收入,总书记始终关切。2021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比2012年增长近八成。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5:1。
让人民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总书记一直惦念。有段时间,他每天早晨起来后第一件事,就是看看空气质量如何。每逢春日,他都会择一处植树点,带领大家一起植树。他领导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
十年间,中国疆域绿色面积逐年增加,“北京蓝”成为日常,水清了,岸绿了,景美了……大美河山,万物皆灵。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画卷在中国大地上徐徐铺展。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习近平总书记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他拿起乡亲们的常用药,询问治的什么病;他走进乡村卫生室叮嘱当地干部要聚焦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他来到沙县总医院,强调“健康是1,其他的都是后面的0”……
十年来,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人口最多的社会保障体系,2021年末全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10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
…………
时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十年间,一桩桩民生“小事”摆上中南海的议事案头,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落地见效。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美满富足、扬眉吐气。

2022年10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苹果园同老乡们亲切交流。
党的二十大闭幕后,总书记第一次外出考察来到延安,带领新一届领导集体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坚定在新征程上交出新答卷的不渝信念——“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已经实现,绝对贫困问题解决了,老乡们过上了好日子,但还要继续努力往前走,让生活越来越美好。
“我们要始终与人民风雨同舟、与人民心心相印,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庄严宣示,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守的初心,也是中国梦伟大实践的奋斗目标。(来源:央视网)
编辑:中国电源产业网
来源:电源协会行业党支部
标签:
下一篇:知来路,启新程!
相关信息
MORE >>-
以“红色引擎”助推非公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二届凉水河论坛成功举办
10月21日,一场围绕“党建聚力 助推发展”的思想碰撞在凉水河畔激荡。由北京市党的建设研究会、北京市委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主办的第二届凉水河论坛,聚焦非公企业党建,搭建交流对话平台,推出理论研究成果,展示实践工作成效,邀请党建专家、非公企业代表、各级党建相关部门负责人等,共同探寻以“红色引擎”助推非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
-
引领未来,中国做对了什么
每逢重大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总是能够科学把握历史方位与形势变化,制定正确的政治战略策略,指引中国人民战胜无数风险挑战、始终走在时代前列。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研究制定“十五五”规划建议,旨在对未来五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推动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任务取得重大突破。
-
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写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召开之际
历史,正在书写新的篇章。10月20日至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未来五年中国发展擘画蓝图。
-
《沉默的荣耀》为什么打动观众?
电视剧《沉默的荣耀》近期正在热播,该剧以真实人物和历史事件为创作背景,再现了解放战争最后的关键时刻,暗流汹涌的台湾岛上那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
深学细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 坚决把“两个维护”落到实处
核心领航定向,阔步伟大征程。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党的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也是纪检监察机关必须担起的特殊使命和重大责任。
-
深学细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 坚持核心掌舵、思想领航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生动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党和人民继续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历史进程,系统展示了核心掌舵、思想领航所形成的磅礴伟力,必将有力引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众志成城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描绘的宏伟蓝图而团结奋斗。





中国电源产业网网友交流群:2223934、7921477、9640496、11647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