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用人所短”
2022-05-08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1949年4月,解放军靠着木船、舢板,百万雄师过大江,体现了人民解放军大无畏的精神。毛泽东认为,大无畏的精神不可少,拥有一支正规的海军更加重要。他火线征调时任四野12兵团司令的萧劲光入京,准备让他筹建新中国海军。
1949年4月,解放军靠着木船、舢板,百万雄师过大江,体现了人民解放军大无畏的精神。毛泽东认为,大无畏的精神不可少,拥有一支正规的海军更加重要。他火线征调时任四野12兵团司令的萧劲光入京,准备让他筹建新中国海军。
萧劲光一听,当即傻了眼,因为带兵打仗这么多年,自己跟海军从来没有什么瓜葛,甚至他还是一只“旱鸭子”,连坐船都晕,怎么可能筹建海军?
毛泽东看出他的顾虑,笑道:“我就是看中你这只‘旱鸭子’,要是精通水性,我还不用你呢。”
萧劲光更加莫名其妙。
毛泽东大手一挥,说:“让你当海军司令,是让你去组织建设,又不是让你天天坐船出海打仗。中央已经决定了,海军司令,你是逃不掉了。”
同样的事,发生在空军司令刘亚楼身上。1949年5月的一天,时任四野参谋长的刘亚楼接到中央军委的通知,火速进京,讨论筹建空军事宜。
刘亚楼傻了眼。几十年来,他跟空军没打过交道,甚至还有晕飞机的毛病,每次坐飞机,他都吐得不行,怎么能当空军司令呢?
毛泽东没有理会他的顾虑,任命他为新中国第一任空军司令。毛泽东为什么非要让晕船的萧劲光担任海军司令、让晕飞机的刘亚楼担任空军司令呢?用人之道在于用其长,毛泽东为什么偏偏要反用其短呢?
后来,毛泽东在一个非正式场合,解释了原因:“当一个人把他最大的弱点克服了,这个弱点就会反过来成为他最强的一点,而且在转变的过程中,有了一种无所畏惧的精神,以后面对任何困难,他都会游刃有余。”
刘亚楼和萧劲光也没有让毛泽东失望,短短几年时间,就让新中国的空军和海军力量迅速壮大。朝鲜战争中,刘亚楼领导的空军给美军以沉重的打击,连美国空军参谋长范登堡将军也惊呼:“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世界上主要空军强国之一……过去,我们一直信赖的空中优势,现在已经面临严重的挑战。”萧劲光不甘示弱,新中国的海军白手起家,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保卫我国海洋权益的斗争中,屡建功勋。在“文革”中,江青等人诬陷萧劲光,想把他从海军司令的位子上拉下来,毛泽东说了一句话:“萧劲光是终身海军司令。他在,海军司令不易人。”
萧劲光在海军司令的位子上,一坐就是30年,在世界海军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1957年11月7日,毛泽东应邀参加苏联十月革命40周年的活动,同时,中国派出一支军事友好代表团,随行人员包括海军司令萧劲光、空军司令刘亚楼。
毛泽东望着萧劲光和刘亚楼,笑着问:“你们俩还晕船、晕飞机吗?”萧劲光和刘亚楼忙说:“现在好多了。”毛泽东笑道:“海军司令晕船,空军司令晕飞机,这就是本人的干部政策。”(来源:《新湘评论》)
(1)加入中电源云学苑,自助学习,获得全国通用证书并终身有效。感谢转发分享。
(2)有讲课能力的老师,欢迎加入云学苑,共同受益
http://www.cpsa.org.cn/default.ashx
联系电话:010-83526510 63531554
编辑:中国电源产业网
来源:电源协会行业党支部
标签:
相关信息
MORE >>-
感悟“八项规定改变中国”系列谈一刻不停 持续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作风从严,抓住作风建设重点,锲而不舍纠治“四风”,重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狠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一年接着一年抓,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
如何理解“党性就是最大的德”,总书记这样说
“党性就是最大的德”,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性问题上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在全党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之际,深刻理解和把握这一重要论断,对于深化“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更好地推进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作风建设、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都具有重要意义。
-
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阿斯塔纳宣言
中国-中亚机制成员国元首认同本地区战略意义和在平等、相互尊重、互惠互利原则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多边合作的重要性,声明将继续巩固六国友好关系、深化政治互信、拓展经济合作。
-
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电源行业协会组织科技部、装备部等专家到志成冠军集团进行考察调研行业走访活动
5月29日,电源行业协会组织科技部、装备部等专家走进广东志成冠军集团进行了考察调研活动。
-
“紧日子”与“好日子”(思想纵横)
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持续走深走实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前不久印发了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进一步拧紧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制度螺栓。
-
人民日报三连评:基层干部,如何应对“既要又要还要”苦衷
很多基层干部不怕急难险重,怕的是时间精力在无谓的事务中空耗;
不怕各方要求高,怕的是拍脑袋决策、不了解现实情况瞎指挥;
不怕职责范围内的“烫手山芋”,怕的是甩锅推活带来的额外压力。近日,“人民日报评论”连续三天推出文章,对“既要又要还要”这一话题展开深入探讨,内容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