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不渝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22-04-01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道路问题直接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勇于探索、不断实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道路问题直接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勇于探索、不断实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新的征程上,我们要始终不渝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只要我们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就能凝聚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磅礴力量,战胜一切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前进。
持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现代化的过程也是生产力发展的过程。生产力不仅是直接推动现代化进程的根本力量,而且是衡量现代化程度的客观标准。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制度,对生产力发展具有极大促进作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当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然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随着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我们党将现代化的内涵逐步扩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方面,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和优势越来越显著,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上取得了丰硕成果。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促进各方面建设相协调,推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要协调增进全体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权利,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关起门来孤立发展,必须同舟共济、开放合作。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人民坚持独立自主、团结奋斗的结果,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实际。同时,中国式现代化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既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又坚定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始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在开放合作中谋求自身发展,以自身发展推动世界共同发展,不断增强中国对世界和平发展的影响力和贡献力。【作者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来源:人民日报)
(1)加入中电源云学苑,自助学习,获得全国通用证书并终身有效。感谢转发分享。
http://www.cpsa.org.cn/default.ashx
编辑:中国电源产业网
来源:电源协会党支部
标签:
相关信息
MORE >>-
感悟“八项规定改变中国”系列谈一刻不停 持续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作风从严,抓住作风建设重点,锲而不舍纠治“四风”,重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狠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一年接着一年抓,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
如何理解“党性就是最大的德”,总书记这样说
“党性就是最大的德”,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性问题上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在全党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之际,深刻理解和把握这一重要论断,对于深化“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更好地推进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作风建设、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都具有重要意义。
-
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阿斯塔纳宣言
中国-中亚机制成员国元首认同本地区战略意义和在平等、相互尊重、互惠互利原则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多边合作的重要性,声明将继续巩固六国友好关系、深化政治互信、拓展经济合作。
-
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电源行业协会组织科技部、装备部等专家到志成冠军集团进行考察调研行业走访活动
5月29日,电源行业协会组织科技部、装备部等专家走进广东志成冠军集团进行了考察调研活动。
-
“紧日子”与“好日子”(思想纵横)
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持续走深走实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前不久印发了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进一步拧紧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制度螺栓。
-
人民日报三连评:基层干部,如何应对“既要又要还要”苦衷
很多基层干部不怕急难险重,怕的是时间精力在无谓的事务中空耗;
不怕各方要求高,怕的是拍脑袋决策、不了解现实情况瞎指挥;
不怕职责范围内的“烫手山芋”,怕的是甩锅推活带来的额外压力。近日,“人民日报评论”连续三天推出文章,对“既要又要还要”这一话题展开深入探讨,内容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