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好“装”的问题
2020-08-05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常念“紧箍咒”。刹住“装”的歪风,必须切实加强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育,持之以恒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关于刹住“四风”有关要求,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做到警钟长鸣。
当前,干部作风总体上是好的,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譬如,“装”的问题值得高度警惕。
“两面人”
“装”的表现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装积极”。有的对上级会议或者领导要求,秒传达、秒表态、秒汇报,仿佛越极端,就越积极。
“装学”。有的在理论学习上滥竽充数,看书看皮、看报看题,不懂装懂,热衷于在学习上做样子、装门面。
“装干”。有的接到上级布置的工作任务,事情还没有做,就先有一份厚厚的报告。有的看见上级督导组或者检查组下来,捧出一大摞表格,有任务、有情况、有进度、有考核,看起来像模像样,其实都是画在纸上、填在表里、念在口中,就是不落实到行动上。
“装改”。有的抓整改,避实就虚、避重就轻,只找别人问题不找自己问题,只找下级问题不找自身问题,只找业务上的问题不找思想上的问题,只找表面问题不找深刻问题。
“装”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趋利。有的人为了展示个人虚假的鲜亮面,以博得组织和领导的好感,从而捞取个人好处。
二是避害。有的人怕得罪领导被“穿小鞋”、得罪同事丢选票,信奉好汉不吃眼前亏。为了给领导和同事留下好印象,只好选择“装”。
三是跟风。有的人自认为别人都在“装”,自己如果不“装”,就会显得另类、不合时宜、不懂事,甚至吃了亏。
四是苟安。有的人不思进取、不在状态,为了保位子、求安稳,以“装”蒙混过关。
“装”违背了初心使命,与党的性质宗旨格格不入,与党的作风纪律背道而驰。毛泽东曾指出,我们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今天再说这样一点,就是要讲真话,不偷、不装、不吹。
解决“装”的问题,关键要抓好以下几点。
把牢“定神针”。干部作风中存在“装”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信仰不坚定。信仰是党员干部作风的“定海神针”。要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实事求是,增强党性修养,补精神之“钙”,弘扬新风正气,引领时代风尚。
稳住“定盘星”。坚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选人用人标准,是精准识人、选人,解决“装”的问题的“定盘星”。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和不同单位的实际情况,完善和细化好干部标准的要素、内容和结构,特别是要完善干部测评体系和政绩考核体系,把原则性要求和具体性标准结合起来,确保识准人、用对人。
常念“紧箍咒”。刹住“装”的歪风,必须切实加强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育,持之以恒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关于刹住“四风”有关要求,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做到警钟长鸣。
编辑:中国电源产业网
来源:电源协会党支部
标签:
相关信息
MORE >>-
感悟“八项规定改变中国”系列谈一刻不停 持续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作风从严,抓住作风建设重点,锲而不舍纠治“四风”,重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狠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一年接着一年抓,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
如何理解“党性就是最大的德”,总书记这样说
“党性就是最大的德”,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性问题上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在全党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之际,深刻理解和把握这一重要论断,对于深化“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更好地推进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作风建设、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都具有重要意义。
-
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阿斯塔纳宣言
中国-中亚机制成员国元首认同本地区战略意义和在平等、相互尊重、互惠互利原则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多边合作的重要性,声明将继续巩固六国友好关系、深化政治互信、拓展经济合作。
-
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电源行业协会组织科技部、装备部等专家到志成冠军集团进行考察调研行业走访活动
5月29日,电源行业协会组织科技部、装备部等专家走进广东志成冠军集团进行了考察调研活动。
-
“紧日子”与“好日子”(思想纵横)
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持续走深走实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前不久印发了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进一步拧紧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制度螺栓。
-
人民日报三连评:基层干部,如何应对“既要又要还要”苦衷
很多基层干部不怕急难险重,怕的是时间精力在无谓的事务中空耗;
不怕各方要求高,怕的是拍脑袋决策、不了解现实情况瞎指挥;
不怕职责范围内的“烫手山芋”,怕的是甩锅推活带来的额外压力。近日,“人民日报评论”连续三天推出文章,对“既要又要还要”这一话题展开深入探讨,内容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