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不是做官,是做事,是为人民服务
2022-01-27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有张照片很多人应该都不陌生——晚年的周恩来安静地坐在沙发上,侧影憔悴瘦削,手上、脸上满是老年斑,目光深邃安详,仿佛能穿透时空。照片的氛围凝重而肃穆,唯有他胸前那枚“为人民服务”的纪念章闪闪发光。这枚珍贵的纪念章陪伴着周恩来经历无数风雨,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有张照片很多人应该都不陌生——晚年的周恩来安静地坐在沙发上,侧影憔悴瘦削,手上、脸上满是老年斑,目光深邃安详,仿佛能穿透时空。照片的氛围凝重而肃穆,唯有他胸前那枚“为人民服务”的纪念章闪闪发光。这枚珍贵的纪念章陪伴着周恩来经历无数风雨,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全心全意服务人民”,是周恩来一生的信仰,也是他追逐一生,并且照耀了他一生的光芒。他去世后,泪水洗面万巷空,十里长街送总理成了共和国史上悲壮的一页。当时已80高龄的胡厥文老人在诗中写道:“庸才我不死,俊杰尔先亡。恨不以身代,凄然为国伤。”
人们爱戴他、想念他,因为他无时无刻不把人民放在心上。周恩来经常说:“我是总服务员。”他要求各级政府管理者,都要服务好老百姓,当好人民的服务员。“不是做官,是做事,是为人民服务。”这正是周恩来为之努力并抱定终生的“为官”宗旨。50多年革命生涯,26载总理重任,他从未辜负人民的信任,生前“持荐轩辕多少血,词华和梦同捐”,在死后连一捧骨灰都没有留下。他一生没有儿女,他说全中国的青年都是我的儿女。
在不少熟悉周恩来的人眼中,他是一个喜怒哀乐不形于色的人,总是沉着大度、睿智乐观,但有时他也会洒泪痛哭,尤其是人民群众遇到灾苦的时候。冰心评价他说:“周恩来付出的爱最多,他得到的爱也最多。”
1972年到1973年夏天,甘肃定西连续22个月无雨,数百万人缺粮,数十万人和家畜缺饮用水。病床上的周恩来得知情况后伤心落泪:“解放几十年了,甘肃老百姓还这么困难,我当总理的有责任,对不起百姓。”
随后,周恩来立即批示有关部门迅速解决。1973年秋冬,国家救灾的大批粮食和解放军后勤仓库拿出来的大批旧军服,源源不断地运到甘肃,逐步分发到灾区人民手中。
一年后,已查出癌症的周恩来对甘肃的灾情仍放心不下,刚做过手术的他在有关甘肃灾区群众生活的报告上,连续写下9个不够和3个感叹号:“口粮不够,救济款不够,种子留得不够,饲料饲草不够,衣服缺得最多,副业没有,农具不够,燃料不够,饮水不够,打井配套都不够,生产基金、农贷似乎没有按重点放,医疗队不够,医药卫生更差等,必须立即解决。否则外流更多,死人死畜,大大影响劳动力!!!”
百来字,字字浸透着周恩来的担忧与愧疚,字字流露着共和国总理将灾区群众的安危冷暖系于心中的一片赤子情怀,于他而言,为人民服务做得还远远不够,难以心安。
周恩来常对身边人说:“人的一生是短暂,如果一个人能活七十岁,也不过两万多天。再不抓紧时间,为人民工作的机会就更少了,我们要和时间赛跑……”周恩来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即便到了生命的危急时刻,他仍操劳着,仍时时刻刻挂念着人民。1972年5月,周恩来被确诊患膀胱癌,从确诊到住院的两年内,除了13天以外,他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12小时以上,直到1974年6月住进医院。住院期间,他会见外宾65批,在医院召开会议20次,出院开会20次,找人谈工作200次以上。在周恩来因癌症进一步恶化而进行第二次手术时,还没下手术台,就嘱咐日坛医院的李冰院长千万落实好云南锡业公司肺癌工人的治疗工作。
与生命赛跑,争分夺秒只为践行他毕生奉行的准则——“不是做官,是做事,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周恩来做到了极致。周恩来曾说,在社会当中,大家的分工不同,但是所有官员究其本质都是劳动者。“人们的工作有所不同,职务有所不同,但是任何人不论官有多大,在人民中间要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决不允许摆架子。”心系人民,无论何时何地,总是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这就是人民敬爱的周总理。
总理爱人民,人民爱总理。正是因为他始终如一坚持“全心全意服务人民”的信念,所以才成为了“人民的好总理”;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奉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的队伍里“只见公仆不见官”,所以才能创造“地球上最大政治奇迹之一”。为什么向来喜怒哀乐不形于色的周恩来,看到百姓受苦会落泪?为什么“平时不爱落泪”的毛泽东,一看到百姓受苦就会“忍不住要掉泪”?答案写在那五个大字里。
在入党那一天,每一名共产党员都会对着党旗许下“为人民服务”的庄严承诺,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始终如一坚守诺言。那些“只做官,不做事”,“骑在人民头上”的人,必将被人民所抛弃,那些“给人民做牛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人民会永远记住他。人们把焦裕禄带领他们栽种的泡桐称为焦桐;孔繁森的挽联是“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二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道出了藏族人民对他的怀念;杨善洲被老百姓称为草帽书记、平民书记……这其中无不凝聚着人民群众对他们的爱戴和思念。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新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发表2022年新年贺词,“人民”二字重逾千钧。百年党史,就是一部我们党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的历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于此,“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闪耀于此,“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价值理念镌刻于此。
“为官”就要坚守为民奉公这片净土,以敬畏之心对待权力,以感恩之心对待人民,以公仆之心对待事业,多一些对民生的关心,少一些官腔官调、形式主义。“我们这些人一辈子就是为国家、为人民拉车!一息尚存,就得奋斗”。周恩来已经逝世46年,最好的怀念,是不忘他毕生的心愿,延续他的精神品格。一代代共产党人带领人民赓续奋进,“中华之崛起”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来源:钧正平工作室)
编辑:中国电源产业网
来源:电源协会党支部
标签:
相关信息
MORE >>-
王晓光|习近平关于发扬斗争精神重要论述研究
习近平关于发扬斗争精神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斗争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而形成的新要求新论断新战略,也是我们党探索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的经验总结。厘清“为何斗争”“靠谁斗争”“怎样斗争”等重大问题,系统把握习近平关于发扬斗争精神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时代价值与实践要求,对于顺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进一步提升伟大斗争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
-
首都应急青年突击队 在防汛抢险中彰显青春担当
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团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应急青年突击队作用,组织团员青年持续奋战在防汛抢险最前线,发出《关于号召全市应急青年积极参加防汛抢险工作倡议书》,吹响青春集结号。
-
把责任扛在肩头——记北京抗洪一线挺身而出的党员干部
当肆虐的暴雨山洪来临,山塌屋倒,桥断路毁。北京抗洪一线党员干部把责任扛在肩头。一句句“我是党员,我先上”“有我在,请放心”“我们在,不要怕”掷地有声。一袋袋沙包,一盏盏明灯,一条条抢通的道路……在受灾最严重的地区,随处可见基层党员干部忙碌的身影。
-
违反组织纪律的行为:在能上能下工作中搞好人主义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新增第八十五条,规定在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工作中,搞好人主义,以党纪政务等处分规避组织调整,以组织调整代替党纪政务等处分,或者有其他避重就轻作出处理行为,情节较重的,给予相应处分。
-
蔡奇看望慰问北戴河暑期休假专家
蔡奇指出,专家人才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才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全面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形成了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
鲜红军旗高高飘扬,八一军徽熠熠生辉
鲜红军旗高高飘扬,八一军徽熠熠生辉。今天,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八周年。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作出的一系列战略谋划和部署,引领全军开创了强军事业新局面,引领人民军队现代化在波澜壮阔的强军实践中阔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