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车补贴减幅高达40% 不再“普惠”强调“侧重”
2017-12-08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
在经历了“国家限购+财政支持”的前期阶段后,牵动业界神经的新能源汽车补贴将迎来再一次下调。
笔者从最新曝光的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方案了解到,此次补贴调整幅度最大的依然是新能源客车领域,相比2017年的财政补贴,在相关技术考察指标上,增加了对单位载质量能力消耗量的分档考察,提高了对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和节油水平的要求,在补贴额度上相比2017年退坡40%,相比2016年退坡达60%以上。
另一方面,受补贴退坡影响,近日锂电池板块、新能源客车板块股票不同程度出现下跌。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国家财政补贴已从主导变为辅助,产业的发展将主要依托市场和“双积分”驱动。但在此之前,补贴仍然是车企的重要利润来源。
整车能耗分档补贴 变普惠性为侧重性
从被曝光的2018年补贴新政上来看,新能源汽车长续航和节能减排是政策引导的方向,而对于电池系统而言,高能量密度和轻量化是未来车用动力电池的发展方向。
笔者注意到,相比2017年版新能源补贴政策,2018年的新补贴方案对单位载质量能量消耗量(Ek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2017年版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中,Ekg不高于0.24Wh/km.kg就可申请补贴,新调整补贴方案则要求降低至0.21Wh/km.kg,且0.15-0.2 Wh/km.kg才能拿到1倍补贴。
对此,笔者采访了某新能源客车企业的技术人员,据其介绍,降低Ekg一方面是减轻车身自重,二是减轻动力电池重量。因为轻量化车身的研究始终在进行,但突破缓慢,所以减轻电池重量将成为关键。
在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方面,非快充类纯电动客车电池系统能量密度从不低于85Wh/kg提高到不低于110Wh/kg。对此,上述负责人表示,能量密度的提高在意料之中,大多企业对此早有准备,因此申报并通过新能源推广目录问题不大。
综上可以看出,由于国内主流客车企业对于新补贴政策的调整早有预期和应对,所以普遍认为较容易应对。但尽管如此,动荡的政策调整仍是影响其产品及市场稳定的关键因素。
有业内人士表示,新方案一方面释放了扶优扶强的信号,提出了更明确细致的要求。另一方面,不排除过快的调整节奏和多重技术指标会打乱车企的生产节奏。未来,客车车企进一步提高整车技术水平的同时,更要压缩三电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早前流传的将新能源汽车补贴行驶里程由3万公里降为1万公里的说法,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对行业是个好消息。“3万公里的限制对乘用车难度过大,导致补贴严重拖期。政策制定应区分使用场景,降低乘用车3万公里的限制已迫在眉睫。”
重乘轻商思路显著 商用车减幅高达40%
笔者注意到,新方案体现出变普惠性为侧重性的发展趋势,而非一味的下调退坡。以纯电动乘用车为例,尽管续航里程小于300km的车型补贴基准额度存在4000元-20000元不等的下调,但大于300km的车型补贴基准额度却有所增长,而小于150公里的车型直接零补贴,实现了“削低补高”的补贴思路。
相比纯电动乘用车的“削低补高”,商用车下调显得直接而明显。客车由最高的45万元国补+地补上限额度直接降至27万元,减幅高达40%,专用车国补+地补上限额度下调也超过7.5万元。
事实上,在工信部近日公示的2016年新能源汽车补助资金公告中,笔者发现宇通客车以补贴资金58.53亿元成为最受益企业,紧随其后的是中通客车拿到22.95亿元,安凯客车拿到8.48亿元。值得一提的是,三家企业收到的补贴资金占第二批补贴总金额的53.7%。可见,新能源商用车企业在新能源汽车推广中的受益程度之高。
对此,有业内人士对笔者表示,新能源汽车产业目前已从公共领域为主向私人领域加速推进,在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资金中,应向以乘用车为主的私人领域予以大幅倾斜,以实现发展重点的切换。
同时,他强调,补贴政策应避免过快、过急的调整,以免对车企的产品成本核算造成过大影响。在补贴退坡原则不变的前提下,补贴退坡幅度应循序减小,并尽早予以公布,以便车企抓紧时间做研发与生产计划调整。
编辑:证券日报
来源:
标签:
相关信息
MORE >>-
电煤需求淡季库存高位 现货交易冷淡价格走平
4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局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充分认识严格合同履约的重要意义,严格落实合同履约的各项要求,强化双向监管,加大违约认定力度,严格激励约束措施,切实做好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工作。
-
政府引导基金对社会资本的有效引导
作为政府投资的创新性政策工具,政府引导基金又称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是由政府出资设立,遴选专业化的风险投资机构作为子基金管理人实施市场化运作管理,进而吸引社会资本共同成立子基金,采用股权投资方式投资政府重点扶持产业的创业企业,形成财政资金杠杆放大效应的政策性基金。
-
比亚迪的大航海时代
中国引领了新能源汽车的全球普及潮流。作为引领者比亚迪,在国内拿到了超3成市场份额之后,也将目光转向国际市场,开始书写中国新能源汽车走出去的新传奇。
-
专精特新“小巨人”申请进入优化竞争,关注认定指标变化趋势
专精特新“小巨人”的申请难度也将越来越大,将从数量目标转向质量目标,认定工作和复核工作同步进行,进入不断优化的阶段。
-
企业如何参与碳交易市场?
3月15日,生态环境部发布通知,面向社会就铝冶炼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和《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公开征求意见。
-
碳排放权交易对普通人有什么影响?
排放权交易是一种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的的环境政策和市场机制。它将二氧化碳的排放权视为可交易的商品,以达到降低排放总量的目标。本文将探讨碳排放权交易的意义以及其对普通人的影响。




中国电源产业网网友交流群:2223934、7921477、9640496、11647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