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新能源车,低端电池产能过剩也要警惕
2017-11-28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
虽然我国汽车工业起步相对较晚,但在全世界新能源车的“赛道”上,我国已做到了产销第一,截至2016年末,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累计超过100万辆,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最大的国家,今年新能源车产销增幅同样明显。
一方面是新能源车产能节节攀升,另一方面,产能过剩的传言也甚嚣尘上,不久前,有财政部官员在一场宣贯会上表示,政府正在着手排查新能源汽车产能,继骗补排查后,新能源汽车行业迎来了一场牵涉至产能问题的“体检”。
有第三方数据统计,2015年至2017年上半年,我国共有超过200个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项目落地,涉及投资金额为超10000亿人民币,已公开的规划产能超2000万辆。在这股投资大潮下,新能源汽车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产能过剩的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
不过,正如很多业内专业人士所言,当前新能源车整车本身,尚不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离2020年产销200万辆的目标也距离甚远,然而,今年1-10月国内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累计装机量只有18.1GWh,但而国内动力电池的产能或许已经超过200GWh。如此悬殊的差值,带来的是对低端电池产能的警惕。要知道,一台新能源车的电池成本往往要占到三到四成,除了低端电池产能过剩外,电动车车身轻量化、电动机节能和动力电池集成技术等方面也仍有待加强,一言蔽之,就是产能结构仍有不合理性。
今年前十个月,新能源车销量的领头羊比亚迪也“只有”8万余辆,实际上,目前市场真正为消费者喜闻乐见的新能源车并不多,更多好的产品仍有待面世。既要承认新能源车的市场空间广阔,但更要以靠谱的质量、完善的配套来吸引消费者购买。在后补贴时代以及双积分制来临之时,产业链企业面临的成本压力可能会更严重,这些都要求上下游产业链在技术路线上有所突破,整车厂商务必生产出更好的新能源车才有出路。
编辑:南方都市报
来源:
标签:
相关信息
MORE >>-
电煤需求淡季库存高位 现货交易冷淡价格走平
4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局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充分认识严格合同履约的重要意义,严格落实合同履约的各项要求,强化双向监管,加大违约认定力度,严格激励约束措施,切实做好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工作。
-
政府引导基金对社会资本的有效引导
作为政府投资的创新性政策工具,政府引导基金又称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是由政府出资设立,遴选专业化的风险投资机构作为子基金管理人实施市场化运作管理,进而吸引社会资本共同成立子基金,采用股权投资方式投资政府重点扶持产业的创业企业,形成财政资金杠杆放大效应的政策性基金。
-
比亚迪的大航海时代
中国引领了新能源汽车的全球普及潮流。作为引领者比亚迪,在国内拿到了超3成市场份额之后,也将目光转向国际市场,开始书写中国新能源汽车走出去的新传奇。
-
专精特新“小巨人”申请进入优化竞争,关注认定指标变化趋势
专精特新“小巨人”的申请难度也将越来越大,将从数量目标转向质量目标,认定工作和复核工作同步进行,进入不断优化的阶段。
-
企业如何参与碳交易市场?
3月15日,生态环境部发布通知,面向社会就铝冶炼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和《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公开征求意见。
-
碳排放权交易对普通人有什么影响?
排放权交易是一种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的的环境政策和市场机制。它将二氧化碳的排放权视为可交易的商品,以达到降低排放总量的目标。本文将探讨碳排放权交易的意义以及其对普通人的影响。




中国电源产业网网友交流群:2223934、7921477、9640496、11647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