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为什么不青睐电动汽车 电动车需求集中在限牌城市
2017-11-08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
麦肯锡中国9月底发布的《2017中国汽车消费者调查报告》(以下简称《麦肯锡报告》)显示,2016年,人们不买电动车最主要的原因是充电桩不足、定价高等。但到2017年,人们更担心电动车的质量、安全性,对漫长的充电过程也不满意。
近两年,我国在新能源车的使用推广方面,已经有一系列成果显现。从2013年开始,国内新能源车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到2016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经达到50.7万辆。面对快速降生的新能源汽车,消费者到底愿不愿意接受?调查显示,只有约1/5的受访者表示对新能源汽车有兴趣。
买:更多是作为家庭第二辆车
对于车型偏好大约一半人会考虑纯电动汽车(BEV)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
10月30日,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测研究中心、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交通研究院中国能源和交通中心联合发布了《2017年中国六城市新能源汽车消费者调查》(以下简称《六城市调查》),这六城市包括北京、上海、武汉、成都、石家庄、临沂。
《六城市调查》显示,消费者购买意图更多的是作为家庭第二辆车使用,在北京、上海类一线城市,消费者的购买使用明显受号牌优惠政策影响;在二三线城市,消费行为则主要受经济性驱动。《麦肯锡报告》调查显示,家庭收入与购买电动车的意愿呈正相关。月收入超过2.5万元的富裕人群购买电动车的可能性比每月收入在4000至1.2万之间的人群高三倍。就车型来说,北京、武汉、石家庄的新能源消费车型主要以国产纯电动中端车为主,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是上海的主力车型,作为三四线城市的临沂则以国产低端电动车最多。
《麦肯锡报告》)显示,对限购城市“买下”了全国60%的新能源汽车。对电动车最为一致的认可是:免“限行”,车牌无限制,节约燃油成本,免费充电服务。
几个城市在车辆使用强度上也有明显差异,临沂以低端电动车为主,行驶里程受技术水平制约较大,其他五个城市的新能源车出行强度基本与汽油车相当。对于基础设施对购买愿望的影响,自有桩关系着用户的车辆购买决策,六成以上的用户表示,没有自有桩,便不会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北京、上海的新能源车起步较早,自有桩比例较高,二三线城市则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不买:担心的是质量和安全
《麦肯锡报告》)显示,只有约1/5的受访者表示对新能源汽车有兴趣。
2016年,人们不买电动车最主要的原因有充电桩不足、定价高等,到2017年,人们更担心电动车的质量、安全性,对漫长的充电过程也不满意。在已购买电动车车主中,有23%希望看到更多充电桩。约1/3的车主没有充电设施,还有38%表示其居住地不允许安装充电桩。调查建议,企业可以考虑建设公共充电网络,因为67%的车主对按次收费的充电服务饶有兴趣,59%的车主则愿意通过移动支付进行充电。
《六城市调查》显示,在北京、上海这类一线城市,消费者对车辆续航里程有着更高需求,而在石家庄、临沂这类二三线城市,性价比仍是用户关注的最主要因素。
有专家指出,如果续航里程增加到400公里,或者车价跌至与燃油车相当,一半以上的车主会考虑购买电动车。
来源:
标签:
相关信息
MORE >>-
企业如何参与碳交易市场?
3月15日,生态环境部发布通知,面向社会就铝冶炼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和《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公开征求意见。
-
碳排放权交易对普通人有什么影响?
排放权交易是一种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的的环境政策和市场机制。它将二氧化碳的排放权视为可交易的商品,以达到降低排放总量的目标。本文将探讨碳排放权交易的意义以及其对普通人的影响。
-
我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势头能否持续?工信部副部长这样回答
1月19日,国新办举行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对于今年新能源汽车能否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回答封面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根据行业协会研究结果,2024年我国汽车产业产销能够实现稳定增长,新能源汽车也将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
嵌入式开发的转变将如何影响未来计算
当前,开发者正在利用安全且性能增强的技术实现小型低功耗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赋能过往无法想象的语音、视觉和振动等 AI 应用,而这些应用正在改变着世界。
-
我国8大新兴产业+9大未来产业发展分析
今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科技部、国家能源局、国家标准委印发《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8大新兴产业,以及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等9大未来产业,统筹推进标准的研究、制定、实施和国际化。
-
关于2023年上半年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综合分析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有关部门又相继出台了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系列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