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动力电池行业进入快速洗牌期
2018-05-04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我国动力电池行业进入了快速洗牌期,2015~2017年,动力电池配套企业已从150家降至100家左右,未来这一进程将会进一步加快。
我国动力电池行业进入了快速洗牌期,2015~2017年,动力电池配套企业已从150家降至100家左右,未来这一进程将会进一步加快。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作为其核心零部件的动力电池行业也迎来了高速发展期。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超预期完成目标,分别完成了79.4万辆和77.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3.8%、53.3%。据伊维经济研究院数据显示,电池成本下降与续航里程要求提升将促使单车电池装机容量年均增长10%以上。
据相关测算,2017年我国全年动力电池装机总量约为36吉瓦时,增长超过20%,预计2018年将超过50吉瓦时大关。到2022年,我国动力电池需求量将达到210.3吉瓦时。其中,乘用车将成为动力电池绝对主力应用市场,到2022年,乘用车电池需求量占比将达到68.3%。
刘彦龙介绍,2017年,我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电池应用市场,电池总产量达到了1000亿瓦时,其中,动力电池为780亿瓦时。就2017年整车电池配套情况来看,乘用车电池配套量约为39.8亿瓦时,占比达到33.7%;专用车电池配套量为85.1亿瓦时,占比为22.95%;客车电池配套量占比为39%。整个动力电池行业应用仍以锂电池为主,占比达到99.56%,三元电池应用量为165.6亿瓦时,占整个锂电池配套量的44.87%,磷酸铁锂应用量达到180.7%亿瓦时,占比为4948.96%。
相关数据称,2017年,我国动力电池企业配套量前5名依次是:宁德时代105.68亿瓦时,比亚迪56.6亿瓦时、沃特玛24.12亿瓦时、国轩高科20.48亿瓦时、比克16.55亿瓦时。其中,宁德时代的市场份额一跃超过比亚迪,由2016年的20.6%提升到2017年的29.2%。
今年,双积分管理办法开始实施,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宋显珠认为,这需要业界共同努力,进一步提升动力电池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动力电池行业竞争激烈促使行业整合持续进行,市场将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刘彦龙认为,我们要以开放、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实现我国电池产业的自动化、智能化,加快实现我国由电池大国向电池强国转变。未来,只有拥有雄厚的技术积累、足够的资金支撑,以及理性的市场定位与快速的市场反映能力的电池企业,才能占得先机,赢得市场。
来源:储能世界
标签:
下一篇:锂电上游资源及原材料企业分析
相关信息
MORE >>-
电煤需求淡季库存高位 现货交易冷淡价格走平
4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局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充分认识严格合同履约的重要意义,严格落实合同履约的各项要求,强化双向监管,加大违约认定力度,严格激励约束措施,切实做好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工作。
-
政府引导基金对社会资本的有效引导
作为政府投资的创新性政策工具,政府引导基金又称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是由政府出资设立,遴选专业化的风险投资机构作为子基金管理人实施市场化运作管理,进而吸引社会资本共同成立子基金,采用股权投资方式投资政府重点扶持产业的创业企业,形成财政资金杠杆放大效应的政策性基金。
-
比亚迪的大航海时代
中国引领了新能源汽车的全球普及潮流。作为引领者比亚迪,在国内拿到了超3成市场份额之后,也将目光转向国际市场,开始书写中国新能源汽车走出去的新传奇。
-
专精特新“小巨人”申请进入优化竞争,关注认定指标变化趋势
专精特新“小巨人”的申请难度也将越来越大,将从数量目标转向质量目标,认定工作和复核工作同步进行,进入不断优化的阶段。
-
企业如何参与碳交易市场?
3月15日,生态环境部发布通知,面向社会就铝冶炼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和《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公开征求意见。
-
碳排放权交易对普通人有什么影响?
排放权交易是一种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的的环境政策和市场机制。它将二氧化碳的排放权视为可交易的商品,以达到降低排放总量的目标。本文将探讨碳排放权交易的意义以及其对普通人的影响。